-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另闢蹊徑的行車智慧化芻議
作者
陳信宏、溫蓓章
刊登日期:2016/04/01
摘要:智慧車、聯網車是車輛領域積極探索與發展的議題,兩者交織出來複雜光譜的行車智慧化圖像。整體而言,這個發展議題目前是由兩大陣營主導─汽車業的國際大廠與行動通訊的國際大廠,雙方各憑既有的優勢,企圖整合對方的平台/科技/產品,進而發展出各種組合的行車智慧化商品或服務。考慮台灣缺乏汽車、行動通訊主導廠商,本文從台灣的ETC案例經驗出發,探討另闢蹊徑發展出不一樣的行車智慧化商品或服務之可能性。
Abstract: Smart vehicles and connected cars are top on the development agenda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gether projecting a complicated spectrum of smart transport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such developments are driven mainly by a few lead players in the automotiv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dustries, in a manner of cross-fertilization for a variety of smart goods and services. In light of the fact that Taiwan does not have strong players in the related fields, this paper refers to Taiwan’s experience in the rollout and extension of electronic tolling collection (ETC) to propose an alternative route to smart vehicle solution.
關鍵詞:智慧車輛、聯網車、電子收費系統、物聯網
Keywords:Smart Vehicle, Connected Car, ETC, Internet of Things
智慧車、聯網車是車輛領域積極探索與發展的議題,兩者交織出來複雜光譜的行車智慧化圖像,從發展已久的ITS到現在廣受矚目的無人車。這不僅牽涉到車輛、智慧電子與通訊領域的整合,而且還包括人、車、路邊,以及相關資訊的複雜互動問題。整體而言,這個發展議題目前是由兩大陣營主導─汽車業的國際大廠與行動通訊的國際大廠(Google、Apple),雙方各憑既有的優勢,企圖整合對方的平台/科技/產品,進而發展出各種組合的行車智慧化商品或服務。這兩大陣營的發展過程中,或許有一些台灣零組件廠商的商機,但是對於像台灣這種缺乏汽車、行動通訊主導廠商的國家而言,我們只能是被動的被整合者或之後的應用者嗎?我們能否另闢蹊徑發展出不一樣的行車智慧化商品或服務?
在汽車業的國際大廠陣營中,智慧車、聯網車似乎主要是透過行動通訊等方式賦予車輛聯網的功能進而提供智慧化功能或服務。基本上,主要車廠及其Tier 1廠商早已逐步將車輛局部智慧化,如加強主動安全的功能,一些一線車廠近期更推出可上網的車輛,車廠可進一步整合車輛本身的各種感測與控制機制和聯網能力,發展各種可能的智慧服務。但是車子本身的智慧化並不足以充分滿足消費者的行車需求,而且車子與外界(如路邊及行車相關資訊)的複雜互動問題仍須解決;但車廠過去並不擅長。相對的,行動通訊的國際大廠(Google、Apple)則以他們的行動通訊平台為基礎跨入智慧車、聯網車;Google直接切入無人車,Apple除了發表Apple CarPlay之外,還切入電動車。Google的無人車一方面在改變車輛的一些產品架構(product architecture),另一方面在道路實測過程也面臨諸多問題,反映無人車發展仍有許多待突破的瓶頸。
Google所長是行動通訊平台與經營新經濟生態體系的能力,但是無人車的發展仍須與現實場域的許多難測因素互動和有效處理,Google仍在做中學[1]。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6年04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元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