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機械工業雜誌

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

撓性減振材料動剛性設計模型解析與建立

作者 陳國豐魏守賢

刊登日期:2019/06/01

前言
對於超彈性體(橡膠)高度非線性的動態特性(動剛性),就目前的黏彈性模型(viscoelastic model)、彈塑體模型(elastoplastic model)或疊加模型(generalized Maxwell model)[7]-[10],都無法完整描述其寬廣頻域反應特性。例如以疊加模型進行擬合,頻率範圍在1 Hz ~ 1e12 Hz間須達40項次方能有效逼近實驗數值[11]。本研究目的即在於整合目前動剛性模型,加入新的連續方程式及參數補足其缺陷,以滿足有限元素分析所需的非線性精度。
動剛性模型解析與整合 
撓性減振元件設計多以超彈性體材料模型為基礎,整合拓撲分析方式,進行初階的結構收斂。超彈性體材料模型在靜態的應力應變關係採用應變能理論,不管是Mooney、Ogden或Treloar…模型[1]-[6]都可以在應變量500%以下時達到與實驗值非常吻合的連續方程式。然而以橡膠為主的超彈性體在動態特性上具有高度的非線性特性,目前的擬合方法多應用數種線性模型疊加,如generalized Maxwell model或是generalized viscoelastic-elastoplastic model,此方法導致方程式項次過多,並具有很長的積分函數,使得有限元素分析時佔用大量的計算時間,例如以generalized Maxwell model代表的阻尼模型的鬆弛函數(relaxation model),其函式如下:

(1)

σ為應力,ε' 代表應變變化,E則為鬆弛模數。此方程式在頻域(frequency domain)時,可以簡化為儲存模數與損失模數,但是應用於時域(time domain)牽涉到長時間積分,不利於分析計算。保留鬆弛函數的原始精神,更新為時域的緊弛函數如下:

    (2)
 
c1與c2為常數係數,ET代表材料在某一應變速度下的目標模數,其意義相同於固定應變下的E∞,模數是隨時間變化,且不僅有鬆弛特性,亦可能有張緊特性。張緊現象存在於應變速度逐漸加大時,通常拉伸或壓縮實驗時較難測量確實數據,但可由拉伸壓縮速度不同時橡膠表現出不同的應力結果得知其存在。假設其模數亦有飽和現象,函式如下:

   (3)

回文章內容列表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9年06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1篇150

NT$150
訂閱送出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