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機械工業雜誌

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

智慧工廠技術專輯主編前言

作者 羅佐良組長

刊登日期:2019/11/01

在全球化影響下,大量生產的產品多向新興開發中國家採購,我國所承接的訂單常為大量客製化性質,伴隨影響的是下游產品製造商的生產模式改變,過去半年、一年之固定生產模式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每季、每月、甚至每週一次的設計變更、製程調整,轉型為少量客製化生產模式,加上土地價格、人工薪資、物料運輸等營運成本不斷上升,業者為了使製造效益極大化,就像游牧民族一樣,逐成本而居,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多數臺商積極將加工產線撤離中國大陸,預計移回國內發展或南向轉進越南、印度建廠。

為解決上述問題,德國西門子首先於2013年推動工業4.0後,世界各國亦紛紛投入工業4.0技術研發,如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日本「工業4.1J啟動實驗」、中國”中國製造2025”等,透過雲端平台、物聯網技術、智能化軟體、自動化載具之整合應用,協助傳統產業由半自動化生產模式,升級至智慧製造模式以達技術快速擴散之目標。

綜觀上述全球化趨勢加上三個國內產業因素致使我國在工廠數位轉型與智慧製造推動上必須加速推動:1.台灣邁入高齡化國家勞動人口趨勢向下。2.產品的多樣化、客製化取代過去大量生產模式。3.先進國家都在推動智慧製造,以致生產成本降低。缺工、缺技術、生產成本過高,均是未來國家競爭力無法提升的隱憂。

上述三大因素細部分解後可整理出當前台灣業者技術缺口及待解決之問題:

(一)技術缺口:

  1. 缺乏數位化管理系統:國內中小企業多仍透過純人力進行訂單整理、製程規劃、加工排程、廠務管理,資訊無法數據化,導致管理困難,效率較差。
  2. 轉型技術缺口:中小企業生產線從勞力密集、半自動化、自動化皆有,每一階段的升級轉型需要不同的技術、產品、服務,多數廠商欠缺智慧化生產系統之完整建構資訊,在自動化載具規格選用、系統整合技術、雲端平台及智能化軟體建置等,均缺乏全面性規劃及統合能力。
  3. 人力不足、人才斷層:整體勞動力逐年下滑,產業人力不足,年輕人投入傳統產業意願低落,導致設備操作人才短缺,產生製程技術斷層。

(二)待解決之問題:

  1. 提升生產品質:調整製程模式,維持生產品質穩定性,提升製造良率。
  2. 降低成本:減少庫存、削減生產所需資源,人員設備管理省力化。
  3. 提高生產力:強化人工作業效率,提升設備稼動率。
  4. 縮短產品化、量產化時間:因應客製化需求提升,產品開發、設計智能化,產線加快因應規格變更速度,縮短製程規劃與建置時間,進而提升生產效率。
  5. 人才培訓:自動化、智能化應用技術能量不足,無法有效發揮智慧製造優勢。
  6. 提高新附加價值:優化加工技術、降低換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回文章內容列表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9年11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1篇150

NT$150
訂閱送出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