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在2012年12月美國市場研究機構Freedonia Group出版了對機器人未來市場成長的預估報告[1],Freedonia的研究報告向來很受各大企業重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個報告指出了兩個讓人注意的方向預測,雖然目前似乎其實現的速度還是存疑。
第一個預測是機器人的全球需求每年增加10.5 %,至2016年將達到202億美元 (約6兆台幣)的規模,超越了世界的經濟和製造業活動的成長。第二個預測是到了2021年,這個成長將由服務型機器人領軍,因為成本降低以及日益複雜的機器人技術和軟體,將對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具更大的吸引力。這個強勁的服務機器人需求前景,正使得越來越多的公司進入市場,特別是在醫療和消費產品業。專業應用的服務機器人將繼續佔據主導地位,其中醫療機器人的成長將領先其他產品,尤其是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許多醫療服務機器人的目的是讓老人可以在自己家中獨立生活。另一個觀點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可支配收入高,因此很有機會產生各種服務機器人的需求,而美國將仍然在這塊領域上領先。
從製造業來看,在發達國家,因為有較高的勞動成本,機器人經常被用來代替人工。而在發展中國家,因為通常有豐富且低成本的勞動力,機器人的使用集中在是困難或危險的任務。然而,該報告指出,隨著發展中國家工資的上升,使用機器人取代人工將大幅增加,特別是以最終產品的品質和工人的安全為主要考量,將使得工業機器人的優點更加顯而易見。在亞洲,工業機器人增加最快的將發生在電氣/電子製造業,因為這個行業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將有大量的自動化需求。
這份報告給了我幾點感想,第一是預估亞洲地區的工業機器人最大成長在電氣/電子製造業,與幾年前我國機器人科專計畫投入的方向(電子業組裝機器人)相符,但是該報告列出美國,日本,德國,中國和南韓將繼續主導機器人的需求,也就是南韓因其電子業的優勢,在機器人應用方面可以與美、日、德、中相抗衡,雖然台灣仍然有相當龐大的電子資訊產品製造基礎,且我國在這個報告出版多年前已投入研發,面對南韓其挑戰將相當嚴苛,研發與自動化實現的腳步必須更快。
其次是我們常常在要發展"must have"或是"nice to have"的技術論點上爭論不斷,就機器人而言,困難或危險的任務是"must have",但是產品的品質和工人的安全,因為對研發單位其立即的需求感受不是那麼強烈,往往落入"nice to have"的思維而失去相關技術研發的機會。但是如果未來在機器人的成本降低與技術精進後,如報告所言將快速成長,恐怕反過來自動化機器人變成"must have"而人工反而是"nice to have"。最後這個"must have"或是"nice to have"的技術論點也一直發生在服務型機器人的領域,許多服務型機器人的想法都看起來像是"nice to have",可是就像手機這個平台大量被導入一般消費者,使得現在在其上的種種技術都變成了"must have"一樣,當一個低成本且複雜的機器人被大量導入消費市場,或許一些現在看來幾近天真的想法,都有可能成為很大的技術需求。
參考文獻
[1] World Robots: Industry Study with Forecasts for 2016 & 2021, Study #2950, the Freedonia Group, December 2012.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3年02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元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