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激立—讓脊椎受損的朋友重新「站」上人生的路-工研院機械所助行醫療輔具機器人
作者 王明德
刊登日期:
摘要:現代人類在照護及醫療技術進步下,平均壽命大幅提昇,此趨勢將促使人口趨向高齡化,加上世界各國對人權的重視,健康照護需求急速增加,慢性病患照護需求與醫療經費相關支出亦逐年攀升,醫療照護產業呈現高成長。行政院預估2017年台灣高齡人口比例將超過14 %,達320萬人,對於健康照護相關產品與服務需求殷切,商機龐大。也因此,將健康照護產業列為2015年之前應積極推廣的6大新興產業之一,尤以具升降、傾躺、站立、平躺、旋轉等智慧型功能之電動輔具因技術門檻較高,恐供不應求。
關鍵詞:醫療輔具、脊椎損傷
Keywords:Laser Cladding, Carbon Film, Metal Bipolar Plate, Fuel Cell
前言
新聞畫面中正播放著一位脊椎受傷,原本已覺得此生無法再自行站立的台大精神科專科醫師許超彥,在工研院機械所工程師團隊的協力下,下肢穿上一具看似電影中鋼鐵人的設備,拄著專屬的控制拐杖,許醫師終於緩緩而神奇的再度站立起來,身邊的家人,尤其一直扶持著他的妻子,無不感動的流下淚來。許醫師昂首挺身,告訴著旁人我再度站起來了,同時也透露出他堅強的人生鬥志。這不是連續劇的情節,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並且是一個協助脊椎受損的朋友靠自己的力量再度站立起來的真實生活。同時許醫師也對自己人生的挑戰做下了註解,發表了一本敍述他心歷路程的書:「鋼鐵人醫生:癱了下半身,我才真正站起來」。目前仍有許多類似許醫生的脊椎受損人需要適當的設備,來輔助他們讓生活更便利。
目前全球人口的脊椎受損人數約為1/1000,在台灣約有各為2300人,全球700萬人,且每年在台灣新增1000~1200人。其主因為交通事故、平均發生年齡約27歲的年輕族群。目前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印尼與越南等新興國家,甚至是近來美國的醫材產業,都受到政府推動醫療與保險等相關政策的影響,醫療器材產業發展潛力相當大,也成為國際廠商專注的重點。台灣廠商因擅長彈性製造、製程成本管理等議題,雖然成為對外出口的重要競爭力之一。惟不可諱言,其於前期投入開發自主技術、通過臨床驗證、符合標準法令規範等過程,未必都能忍受長期鉅額投資「燒錢」,卻無法短期回收獲利的等待。所幸,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連續兩年投入經費挹注下,針對脊椎受損病友,執行開發所需行動醫療輔具計畫已取得部分重要成果,足以協助降低廠商前期投入成本。
工研院機械所機器人系統整合部巫震華經理表示,該計畫源自2011年舉辦「身障人士騎單車環島」活動時,主辦單位經濟部官員與當時協辦的台中市前立委、現任副市長徐中雄曾提及,用科技協助病友站起來活動的理念。由於各類身障者的身體狀況不一,該計畫卻只有1年時間須達成目標。所以當初便選定脊椎受損族群,也是因為脊椎受損病患隨著脊椎受傷節數,病況分很多等級,許多病患有復健需求,而上半身能動的病患較容易藉助輔助而再度站立。以現有的醫療資源,根據脊髓損傷基金會統計,每人餘生將至少增加2,500萬社會成本,在美國甚至更高。因此為能減輕病患負擔,工研院機械所積極投入此項醫療輔具的開發,並設定未來的價格將以符合一般大眾來推動。
回文章內容列表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4年01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元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