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研華是工業控制器與自動化大廠,工業電腦在大陸市佔率已超過50 %,已成為大陸工業控制器第一品牌,全球佈局完整,近年來更轉型為物聯網應用服務公司,為了解智動化市場與技術未來發展趨勢,本期特別安排專訪研華工業自動化事業群總舵手黃瑞南副總經理,談在工業4.0趨勢下的智動化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與台灣的機會。
問:國際歐、美、日先進國家在智動化市場的變化
黃副總:從國際製造業來看,傳統自動化產業並無太大改變,就連西門子也曾裁員,業績也沒改變;而目前所看到的歐美等先進國家,以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或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術應用比較熱門,帶給了智動化一個機會點和挑戰。所以對於這些歐美製造業廠商會積極對外尋找IT或ICT類的技術、產品或協力廠來協助,朝工業4.0的方向走。此外,日本大廠對於IT技術也相當有需求,並結合雲端服務與自動化應用於各種領域行業;例如,日本把設備賣到大陸,透過中國移動等網路技術將機台運轉資訊傳回到伺服器,甚至透過手機來監測,提供更好的售後服務,工具機大廠Mazak的技術服務中心,早已採用此模式服務他的客顧,設備業者比客顧更了解實際的應用需求,已成為設備廠競爭力的關鍵。另外在風力發電機的服務模式中,此一觀念也很常見,例如德國Enercon公司,保證可用率達95 - 98 %,依可用率的達成狀況收取一定的售後服務費,即是因為他們的風力機上,都已建置完整的狀態監測系統(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VESTAS、GE也都採用類似的服務模式。大陸則是強調工業2.0和3.0一起進入4.0,強調自動化跟訊息化的融合,專注在製造業中,將IT跟自動化技術融入整合,成為智慧自動化。而台灣目前的競爭優勢可以關鍵零組件為主,例如上銀的滾珠螺桿、研華的工業電腦、台達的馬達伺服器等,因此,以關鍵零組件來看,台灣目前還是具有競爭力及市場優勢,但隨著物聯網與智慧工廠的發展,具有感測能力的關鍵零組件,未來將有爆發性的成長空間。
問:對工業4.0與智慧自動化技術發展及未來市場趨勢看法如何?
黃副總:近幾年,在製造業領域,以工業4.0為主要目標,因為工業4.0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在工業方面的應用,台灣的價值是在如何去應用ICT的技術使製造業與與智動化結合。而軟體為主要發展重點,希望可以打造一套從Cloud、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Control的物聯網應用平台,未來結合台灣各領域專家建構屬於台灣的工業4.0,在軟體方面發展會更多,對不同產業有許多不同的應用。工業4.0的核心技術包括可視化、智慧模組、智慧產品(產品本身有記憶體)、預兆診斷、通訊介面標準化、數位化製造、數位學習輔助系統、嵌入式系統整合等都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項目。未來市場趨勢一定是向上成長,但成長的速度則與整體經濟大環境及大家的接受度關係密切。
問:在工業4.0中,台灣在智慧自動化發展的機會與優勢為何? 如何加速台灣在智慧自動化產業的發展?
黃副總:台灣在ICT有非常強的優勢,在未來的物聯網中,與ICT相關的設備就會達到500億個,而大部分的廠商對ICT技術是非常陌生的,台灣沒有大型的軟體公司,但卻有多家小型軟體公司,因此,無法以一個大局面或系統的眼光來發展ICT技術,進而結合IoT達到工業4.0。所以強加軟硬體的整合是很重要的,且需以系統化的觀點去規劃與落實智慧自動化的製造,即需要完成的考量整個產業的需求。台灣缺乏大型的智動化系統整合公司,因此建議台灣應以聯盟方式結合幾家大廠,籌組智慧化產業研發聯盟方式,帶領國內智動化SI廠與零組件廠,大家一起向上提升。
問:產品? 服務? 軟硬體整合模組或一條龍的系統服務之看法
黃副總:台灣是有機會的,以三十年的階段來看,台灣現需要的是建立一個製造業應用的共通平台,提供total solution的服務,透過軟硬體系統整合後,展現出價值,經過許多次整合後,才會有標準化的產業解決方案出現,提供業者一個快速的系統化整體解決方案,即是所謂的一條龍的系統服務。
問:工研院應扮演的角色為何?
黃副總:台灣的產業都在做關鍵零組件,現階段較缺乏系統架構的整合能力,團隊還是最重要的,畢竟台灣市場不夠大,若要單打獨鬥是贏不了國外大廠。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有大客戶的栽培。以工研院的角色可以把大家集合起來,以策略聯盟的方式,讓各家廠商加入共享資源,一同創造台灣的工業4.0。智慧化產業研發聯盟即是這樣的觀念。
回文章內容列表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5年08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元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