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機械工業雜誌

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

編者的話|標準化與自然律

作者 陽毅平

刊登日期:2015/11/01

德國為了推動工業4.0,其工作小組在2012年10月就提出一份完整的中長程研究建議書,其中首要行動綱領就是「標準化」。工業4.0的做法就是透過價值體系網(value networks),連結各夥伴公司間的技術與服務資訊[1],完成一項產品,而這些資訊的交換必須在一個通用「關係結構」(reference architecture)模型中,建立一個共同的標準,這個結構可以將不同公司不同的商業模式,收斂到單一共同的路徑中。

所謂「關係結構」就是一個平台,包括工業4.0技術體系的建構(structuring)、發展(development)、整合(integration)、與運作(operation),我們可以用軟體應用與服務的例子來解釋,如圖1所示,最底層是由整個物聯服務網(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組成[2],建構成未來工業4.0的基礎建設,使最終的產品能夠有效銜接運送方式(mobility)、後勤補給(logistics)、以及能源電網(grids)等。第二層就要發展產品管理與服務所需要定義的網路化功能、數據、與流程,這個層級通常需要以模組化(model-based)為建構的元素。第三層就要將產品整合成網路化的商業服務模式,最上層就進入到市場與顧客端的運作與應用。

德國工業4.0的工作小組提出了在關係結構中標準化制定的做法,可以做為我們的參考:

  1. 在各個職業工會、協會、與學會之間,建立共識、制定目標、共同利益、及實施策略。
  2. 建立工業4.0的共同的基本術語(common basic terminology)。
  3. 建立由下而上的藍圖(bottom-up map),整合現行的標準體系。
  4. 建立由上而下的藍圖(top-down map),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和時間的限制,應提出全方位公開透明的標準,並顧及標準化與個別化之間的平衡。
  5. 建立工業4.0社群,成員包括不同的公司,且都願意在上述的工業4.0關係結構中,提供各項技術支援,成為長期夥伴關係。

工業4.0的精神是產出符合顧客需求的「個別化」產品,但在產出過程卻要建立製造程序的「標準化」,就如同每個人的長相、思想、意念都不相同,卻有標準的神經系统、循環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人無法違背自然的標準律而生存,就如物體由上落下是地心引力的標準律,一男一女成立家庭是自然生命的標準律,違反工業4.0的標準就無法完成工業4.0的產品,人若故意挑戰自然的標準律,就是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古書說:人當以訓誨和法度為標準;他們所說的,若不與此相符,必不得見晨光。工業4.0的標準化,是推動工業4.0最重要的行動綱領,期盼我國工業齊心努力,往下扎根,向上結果。

參考資料
[1]陽毅平,“三輪車跑得快–價值創造策略”,機械工業雜誌,391期,第1-3頁,104年10月。
[2]陽毅平,“精明與聰明–人性化的工業4.0”,機械工業雜誌,390期,第1-3頁,104年9月。
[3]H. Kagermann, W. Wahlster, and J. Helbig, 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INDUSTRIE 4.0, Final report of the Industrie 4.0 Working Group,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

 

 

回文章內容列表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5年11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1篇150

NT$150
訂閱送出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