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歷史雜誌

立即訂閱

編者的話|《關鍵報告》與《我從太空考古》

作者 連豊力

刊登日期:2021/10/01

在2002年,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科幻電影《關鍵報告》,故事的主軸是:在未來的世界,犯罪事件可以被事先預測,罪犯可以事先捕捉,於是能達到預防犯罪與沒有罪犯的世界。這個預測的機制來自對每一位人的所有生理/心理狀態數據的量測,經過雲端演算法推算某些人在未來將會犯罪,因而事先進行逮捕。在2021年,由美國太空考古學人類學者:莎拉.帕卡克教授所撰寫的新書《我從太空考古》,闡述過去二十多年來,藉由衛星影像擷取技術的精進與處理演算法的開發,把地球上過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來,在不同時期累積在不同地層層面的人類生活足跡與空間,漸進式抽絲剝繭地揭露出來。在生產加工的智慧製造趨勢之中,這個「智慧」亦是需要仰賴大量的數據量測、分析、演算與決策。因此,不論是生產的機器,被加工的工件,以及整個製造的過程,將所產生的數據進行數位化與演化所代表的生產製造資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感測量測元件與技術的發展,大量的數據被記錄下來,也就可以被進一步解析出這些數據所代表的製造品質與效能。就如同在《我從太空考古》與《關鍵報告》所提供「從現狀推論過去與從現狀預測未來」的論述,善用數位雙生與虛實整合的演算法則精準地反應出真實的過程與達到預期成果。
本期的領袖觀點,特別邀請到整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右文副總經理、劉昀昇處長、與陳重榮副理,從市場行銷的角度,為產業導入數位轉型與智慧製造所需之核心議題,提供自動化產線運作流程所需要的三個重點進行把脈與剖析。
在產業脈動專欄,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熊治民副組長,從解讀提高產業韌性、推動數位轉型與加速達到淨零排放等大趨勢,以不同的因應策略,論述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可以帶來的效能與永續發展的契機,進而勾畫出未來成長的願景。
在數位製造與檢測技術專輯之中,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黃萌祺副組長與量測技術中心戴鴻名組長以及法人和學界專家們,分別為各位針對感測元件、被動元件、接合模組、雙螺桿膨脹機等,交流核心理論分析與軟體模擬測試驗證等課題,以及針對造紙生產、電漿製程與鏡面拋光、化學機械研磨、工具機幾何誤差與旋轉角度定位誤差、主軸熱伸長等,解析各項所需之量測、檢測與驗證等技術,為數位製造與檢測技術之核心發展趨勢,提供第一手的資訊。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1年10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