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歷史雜誌

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

產業脈動|智慧製造的新趨勢 兼顧生產效率與永續經營的「綠色+ 智造」

作者 曹永誠

刊登日期:2023/05/01

企業終極目的:合法的持續經營並獲利
企業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合法的持續經營並獲利,因此製造業老闆們所在乎的,不外乎法規、現金流、營收、毛利與淨利等指標。然而世間事常常事與願違。有時會因為外部大環境的變動,例如法規、景氣、原物料波動等因素,企業無法有效因應;有時會因為企業內部問題,例如缺工、人員素質低落導致無法落實執行,或是品質無法確保;有時會因為各項指標之間的互相關聯與排擠,例如交期與庫存水位的矛盾,需要動態謀求最佳的妥協點。因此企業常常會出現很多的痛點。這些痛點往往無法只靠管理就可以改善。有些是因為員工的能力就是真的做不到,尤其是對於未來變動的預測,以及求取最佳妥協點,以達到最大化毛利/淨利的決策等;而有些則是能力上可以做到,但因為「人就是人」,總有疏忽的時候,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確保;而有些則是組織上合力與制衡的矛盾,以及單位間溝通等組織問題。這些都會造成企業目標與現狀的落差形成痛點。為了能有效解決、降低或紓解這些痛點,企業需要導入很多的改善方案,盡可能的達到企業的終極目的,也就是合法的持續經營並獲利。

智慧製造只是因應終端消費者長期大趨勢的最佳手段
然而製造業工廠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終歸來自於終端消費者習性的改變。以這幾十年來的大趨勢,消費者越來越趨向於少量多樣,以凸顯自我價值;對產品日趨喜新厭舊,造成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這些長期的大趨勢,迫使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品牌企業,得持續改變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這些品牌企業的原物料或零組件的供應,也是來自中上游的製造業供應商。也因此,來自終端消費者的長期大趨勢,就會順著這條供應鏈,就像漣漪一樣,逐漸的擴大與影響,終究對整個製造業形成一個不可迴避,必須得因應的趨勢要求。

問題是傳統的製造業工廠,是以大量生產流水線的概念所設計的。對於少量多樣本來就不擅長。而且也由於生產型態的緣故,讓新產品的導入週期很長。因此,對於大趨勢所需的量化客製化,很難因應與改變,必須引入新技術,例如智慧機器人、大數據或CPS等,讓工廠產生新競爭力,達到智慧製造、柔性生產的水準,才能因應這些終端消費者長期趨勢的需求。這也是2011年起「工業4.0」熱潮興起的原因之一,如圖1所示。

圖1 善用新技術以因應消費者長期趨勢強化製造業工廠競爭力


這些新技術所改善的地方,大致可分為三層:自動化、數位化與智慧化。在製造現場,透過IT的表單/流程自動化,例如MES (製造執行系統)管理好工單/製令(Work order)與途程(Routing)/在製品(WIP),確保製造現場可以「做對的事情」;同時也透過OT的自動化軟硬體,例如機器手臂自動上下料進行生產自動化、或是無人搬運車(AGV/AMR)與自動倉儲進行物流自動化。透過這些IT與OT自動化,取代或協助人工,提升效率、確保「把事情做對」。所以,自動化的導入與協作,讓製造現場可以有條不紊的穩定生產,如期如質的交貨給客戶。

但由於外部波動與少量多樣的持續擴大,加上製造業現場缺工與人員素質滑落日趨嚴重,要想真正「做對的事情」並「把事情做對」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多的痛點需要被解決。因此,製造業工廠需要強化數據導向,取代老師傅的經驗與直覺,甚至於以AI的「以動制動」,取代傳統SOP(標準作業程序)的「以靜制動」。所以得導入數位化(Digitalization),透過機聯網蒐集機台設備的數據(Computerization),包括機況、數量、製程參數設定值與感測器的讀取值等,以及物聯網(IOT)蒐集感測器數據,例如溫度、流量、壓力等。然後以工業互聯網(Connectivity)聯網傳輸,經過資料前處理後儲存。而且這些數據也必須透過IT+OT數據勾稽與整合,後續才能被充分應用以產生價值。

何謂IT+OT數據勾稽與整合? 那是因為這些數據並非完全獨立、毫無關聯的個體。由於數據很多都是依附於生產與檢驗,彼此有著因果關係。例如機台生產數據是否正確,機台自己是無法確知的。因為機台的運轉生產,是因為要達到工單/製令的要求,因此工單內的數據是「因」,生產數據則是「果」,得把因果的數據互相勾稽、串接整合,未來才能建立模型以果推因。又例如機台生產的產品是否為良品,生產機台本身無法知道,得透過人員品檢後報工的數據,或是檢驗機台/AOI的檢測數據,才能知道。所以,檢測機台的數據是「果」,生產機台的製程設定值與感測器讀出的數據則是「因」,同樣的也必須將因果數據整合,才能建置機台生產模型,進行早期診斷與預知保養使用。

這些IT+OT整合後的全方位數據,就可以提供給智慧化應用,產生價值。一方面透過數據導向的敏態管理手法,形成公司快速反應的運作機制,有效的解決痛點,提升企業的終極目的,如圖2所示;另一方面,透過AI核心的新應用,從「人找事」的傳統運作模式,走向「事找人」智慧核心運作的新工作型態,深化製造業工廠的應變能力,以強化競爭力。

圖2 數據驅動,敏態運作的雙『智慧閉環』


新的大趨勢降臨:節能減碳+ESG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部分的製造業,相較於過去已經有了大幅的提升。尤其是把工業4.0前與現在相比,進步就更加明顯。然而現在的情勢比起之前卻更加險峻,因為現在的社會對企業的期待提高了,期待企業不能只顧著賺錢,還得肩負起責任,包括對地球大環境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以及對內部員工的責任。也就是說,製造業工廠除了得因應內外部變遷,努力提升「生產效率」以賺錢之外,還得負起社會責任,強化節能減碳,做好「永續經營」。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3年05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1篇150

NT$150
訂閱送出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