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歷史雜誌

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

|德國經驗

作者 胡竹生

刊登日期:

歷經2007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及歐債危機,位處歐元區中心的德國經濟表現卻一路穩健亮麗,失業率一再創下新低。德國從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重建,在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再被拖累,經濟曾一度陷入困境,之所以有今天優異的表現,除了歸功於廿一世紀初推動的一系列勞動市場改革,德國在工業產品的高度全球競爭力,以及超越美日等先進國家的生產製造效率,也扮演極為關鍵的影響角色。

根據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DIW Berlin) [1] 的研究報告,將研發密集的製造產業以及知識密集的服務產業的產出分為尖端產品(cutting-edge goods)以及高級產品(high-level goods)。所謂尖端產品其內部研發支出佔其產品營收的7 %以上,而高級產品則佔2.5 %~7 %之間。根據統計,德國研發密集的製造產業其平均全球市場占有率從1995年到2007年增加了2.16 %,其中高級產品表現最搶眼的是汽車產業,增加了6.1 %,同期間美國則掉了14.33 %,其他交通運輸設備也增加了4.01 %。在機械設備(machinery)產業增加了1.73 %,同期間美國掉了2.7 %,日本掉了2.0 %。其尖端產品也表現優異,如醫療設備與精密儀器產業增加3.68 %,通訊設備3.06 %,飛機與航天機具2.85 %。

反觀德國1995~2007年知識密集的服務產業的整體市場佔有率掉了1.83 %,最嚴重的是金融仲介服務(financial intermediate),降了3.66 %,僅有研發服務(R&D service)成長了0.48 %。德國的這個經驗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首先對於產品的開發,應該重視並確實執行其研發支出比例,德國深知其國內工資高於亞洲各國,唯有研發升級其產品層次才有競爭力。低廉工資已經不是台灣未來的選項,德國已經做出一個成功榜樣,若吾人不藉此學習實在可惜。其次,當我們大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知識密集產業等方向時,也應當注意為何德國也花了研發經費,卻在知識密集的服務產業中未獲成長。德國經驗相較於美日經驗更應值得我們重視,因為德國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為47.2 %,而美國僅11.9 %,日本17.6 %,台灣為高度出口導向的經濟體,該如何從各種國際經驗中學習,或許上述這些數字已經點出了具體的方向。

參考資料
[1] Heike Belitz, Martin Gornig, and Alexander Schiersch, “German industry succeeds with research-intensive goods,” Weekly Report, 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No. 10, Vol. 6, March 24, 2010.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2年08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1篇150

NT$150
訂閱送出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