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 當期雜誌
工具機基礎技術發展現況
作者 蕭錫鴻、李坤穎
刊登日期:2017/05/01
前言
機械工業已將達到兆元產值,工具機在機械工業中扮演極重要角色,工具機又被稱為工業之母,唯有工具機升級,才能帶動整體產業升級。透過工業基礎技術的深化研究,探討國內工具機技術與先進國家落差,盤點應深化的基礎技術,由結合學理基礎分析與實務驗證,將各項基礎技術方法建立,並積極推廣至產業,實現第二波的工業革命。
我國工具機產值已突破台幣1500億元,全球出口排名第五,銷售機器數量多但單價不高。由國際市場對台灣品牌定位來看,現今有哪些瓶頸須待突破,才能再創產業的高峰。綜觀近幾年的國際工具機大展,國內業者紛紛朝向多功能複雜機種,例如五軸加工機、車銑複合加工機、智能化與自動化設備都有實機展出及銷售,由此可觀察國內工具機的發展實力,而高階工具機不但要有功能需求,更重要是產品品質的穩定。
高階製造基礎技術研究,是以提升工具機性能及品質為目標,主要涵蓋範圍包括主體結構分析設計、基礎元件開發、材料尺寸穩定性、鏟配組裝技術等,以學理基礎研究分析手法取代傳統設計,在挑戰高技術指標的同時也導入可靠度工程,以補足工具機升級到高階功能與品質的缺口。
基礎技術發展內容及推展架構如圖1所示,第一期以高階工具機的技術缺口來深化,建立三大元素-tools、key components、know-how/ know-why。在工具(tools)建立方面,工具機設計分析基礎技術是一個解決業者結構設計不精準問題,突破傳統工具機設計,導入科學化分析與設計工具,建立標準化設計、製造、檢驗…等準則高效率切削製程導向之虛擬工具機設計流程,並解析實際零件製程做為設計導向,進行高階加工機之整合性研發各分項中之技術開發。在關鍵基礎元件(key components)研究,以工具機最關鍵元件-軸承及光學尺為研究標的,深化自主核心技術,避免國外專利壟斷。工具機精度維持結構鑄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國內工具機初始精度與先進國家差距不大,但精度持續時間短是不爭的事實,也是與國外競爭的痛。因此透過鑄件尺寸精度穩定性技術,深入了解結構鑄件製造時的因素對穩定性的影響,包括微量元素比例、冷卻速率、退火循環、應力消除等方式,以最佳鑄件製作程序,這是工具機核心技術(Know-How)研究。另外鑄件尺寸精度穩定性技術是建立國內常用灰鑄鐵之機械特性、尺寸安定處理特性資料庫,可應用於高品級工具機結構件及精密機械設備之關鍵零組件,解決因為材料殘留應力或組織不穩定而影響精度穩定性的問題,以提昇台灣工具機產業的產品品級與技術位階。
高階組裝技術是透過組裝/鏟花技術研究與交流平台的建置與發展,不僅深入發展鏟花與組裝技術、並透過系統性的推廣鏟配技術,將可逐步解決工具機業界鏟花人才不足現象,提昇業者增加投資生產、擴充產能及發展更高階工具機產品的意願,進而促進工具機業界的升級與轉型。
第二期程將每一技術透過導入可靠度工作流程,由產品規劃開始,建立可靠度計畫,在設計階段以可靠度手法設計,朝向簡單化、模組化、耐環境及穩健性,在以環境條件分析,找出最大應力、失效模型及可靠度預估,最後規劃驗證與評估,以環境測試、功能測試、失效測試藉以完整建立產品可靠的性能。
基礎技術已建立相關技術能量,完成設計分析及製程優化基礎技術,帶動促成高值化航太級加工設備與應用整合性計畫研發聯盟,該整合性計畫包含12家國內工具機廠商。計畫自104年開始執行,已完成第一階段技術導入,協助業者完成11款新機型結構設計開發,預估促成新增產值逾30億台幣。而關鍵元件液靜壓軸承技術導入產業後,提高有荷重2~3倍、精度提升1倍、無磨耗、交期快、成本較低等優點,大幅增加競爭力。近期CNC磨床應用數量明顯增加,預估超過2億以上產值。將高階組裝技術導入產業後,業者獲得組裝系統性的教導,包含教材、程序、系統課程、正確觀念,使得工具機精度提高,相對磨耗也會減少,增加耐用度。透過國內CNC車床的輔導預估可以創造年產值達新台幣12.5億元以上。
現今已是全球化競爭的局勢,唯有自主核心技術建立,才能有優異的差異化及價值創造,期待工具機落實基礎技術建立,以學理性、工藝性、泛用性內化在國內業界,再造台灣產業高峰。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7年05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元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