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 當期雜誌
編者的話|跳脫舒適圈、共創價值
作者 總編輯 張禎元
刊登日期:2019/08/01
今年年曾跟各位讀者報告,自從去年掌管機械工業雜誌任總編輯,除了不斷繼續強化每期技術文章的品質,提供國內外讀者法人研究單位最新的研發技術成果之外,機械工業雜誌預計逐步擴大內容的範疇,期許能夠將這個歷史悠久的雜誌,以紙本加上網路媒介的方式,打造成為國內產、官、學、研在機械、機電、以及智慧機械和智慧製造相關技術的交流平台。在原本的技術專輯文章以及工業基礎專欄之外,自今年七、八月起,將跳脫過去的框架,機械工業雜將嘗試新作為,適時搭配每期技術主題,擴增「領袖觀點」、「產業脈動」、以及「市場前線」等專欄,期能提供讀者更多元的資訊,並以不同的視角,剖析主題技術的不同面向與深度。
本期機械工業雜誌的技術專輯,將和各位讀者介紹智慧製造工業聯網相關的技術。首先,將由李家同教授在領袖觀點專欄將以學界的觀點,深入淺出為讀者介紹智慧製造中所用的微機電加速度感測器。於產業脈動中專欄,我們特別邀請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吳志平組長,為各位探討台灣傳統產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智慧工廠以及相關技術;工研院IEK熊治民經理,更特別撰稿,和各位剖析下一步我們台灣在智慧製造的發展與應用應該如何。在技術專輯方面,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黃俊弘副組長,以及多位學界與法人的專家,將與各位讀者介紹智慧製造工業聯網技術和趨勢。最後,我也特別邀請國內外相關的業者,以業界的角度,和讀者分享業者在智慧以及數位製造、以及相關大數據技術的著墨和規劃。透過多方不同角度,一起和讀者們透析智慧製造工業聯網所需的技術,以及如何以最適切的方式,將台灣製造業進行數位化以及智慧化的轉型。
這一兩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之下,各類的科研補助,已使得台灣在智慧製造轉型上,相關的軟硬體基礎建設以及資源已有相當好的成果。這基礎建設是建構在前幾期中曾和各位探討的智慧技術元素,包含機器人、物聯網(IoT)、大數據(Big Data)、虛實整合(CPS)、數位製造的應用-3D列印、以及感測器。這些所謂的智慧技術元素,基本上是先將製造機械的各項物理參數以及資料(Data)數位化,透過聯網連線的功能生大數據,再結合相關製造理論,並以AI演算法將過去經驗產生製造相關的資訊(Information),最後再根據此製造資訊和生產資訊以至於市場資訊整合,產出智慧並提供最適切的執行或者是修正的方案。也就是說,真正能為製造業創造出價值的,並不是上述各個智慧技術元素,也不是AI,而是數位化後專業知識(Domain Know-Hows)的融合。就像是在二十世紀末的電腦發展一樣,起初有著各式各樣的規格與模式,全世界在智慧製造或是工業4.0的發展也是一樣,現在正處於百家爭鳴的階段。各個智慧技術元素,包含這期和各位探討的工業物聯網技術,在以滿足製造業者創造價值以及利潤的需求為最終目標之下,如果能夠First Time to Market,制定標準,並積極挑戰自我,結合應用場域不同的Domain Know-Hows而不是偏於一隅,或是本身的是技術舒適領域(Comfort Zone),我想,台灣在此智慧製造轉型中,將會有相當多的機會,更可共同創造更高值Made in Taiwan的優質產品!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9年08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元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