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 當期雜誌
編者的話|精密技術需要智慧化
作者 張禎元
刊登日期:2020/11/01
台灣擁有相當雄厚的精密機械技術與產業基礎,經過這幾年政府為了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所提出並積極推動的5+2產業中的「智慧機械」創新計畫,精密機械的核心-「精密技術」已逐步從過去的倚靠經驗與理論模型的融合,轉型成為「數位化」具智能與自動的智慧機械。
本期機械工業雜誌,我們特別邀請前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李家同教授,以為工具機及機器手臂設計的精密量測系統為例,在領袖觀點專欄中為我們介紹要達到精密機械所需精密量測的跨領域整合。在產業動態專欄中,工研院機械與製造系統研究部熊治民經理,將為我們剖析受新冠病毒的衝擊之下,台灣精密機械產業未來的發展、挑戰與展望。為了達到智慧製造,智慧機械也就是智能化製造設備如工具機,應該是最具關鍵的一環。在本期的技術專輯中,工研院智慧機械中心羅佐良組長,以及多位國內外學界與法人的專家,將與各位讀者介紹在智慧工廠中智慧機械所需的關鍵技術。有別於去年同期的專輯,各位可以發現,數位化和智慧化為現今智慧機密機械所需的智慧精密技術。
我想過去十個月,因為COVID-19在全球的大流行,為了防堵病毒的擴散,傳統製造業除了缺工,更無法倚賴過去熟悉的方式進行製造與生產。因此COVID-19與其說是間接還不如說直接加速精密機械升級到智慧機械,傳統製造模式必須結合企業決策支援、企業管理信息與分析等系統與製造所用的智慧機械結合,直接向智慧工廠的目標挺進。
雖然台灣製造器械如工具機已大幅提升至智慧機械的層次,然而仔細思考,過去使用智慧化技術的實施方法為重點式而且是系統面的方式,而不是工具機中每個元件都進行智慧化。我們所製造或是使用的元件有相當扎實的精密技術,但該技術基本上尚未歷經智慧化的淬鍊。或許過去幾個月工具機整機以及相關產業營收不甚理想,原因除了因COVID-19的衝擊之外,縱使我們的工具機品質相當優良,但是在本質上台灣工具機的Brand Value無法和國際品牌相比,因此CP值相對較低。然而換一個角度而言,我們有著相當好的精密機械技術,除了整機輸出之外,或是將精密機械元件進行智慧化,也就是在元件端持續精進整合感測器、工業物聯網、虛實整合、我們台灣所製造生產的精密機械元件就能夠轉型成智慧精密元件,除了提升工具機整體的智慧化程度,更可直接供應國際品牌智慧機械所需。
這些智慧精密元件將構成智慧機械,結合Domain Know-how、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就可以提升或是維持最終加工品質。在製造的過程中,刀具與待加工物之間的動態與加工特性就可以透過上述的智慧精密技術隨時監控,並透過AI和理論模型以及過往經驗的融合就可即時進行智慧化監診,甚至做到智能化調機與致動。也就是說在智慧機械中,精密技術首先需要數位化,進而透過過去幾個月和各位探討的智慧化技術,將精密元件轉型成智慧精密元件,如此智慧機械才能夠準確掌握而不是估測加工過程中每個細節的動態資訊。更進一步來說,經由智慧精密元件的導入,台灣精密智慧機械產業將可以從系統端開始,深入到各個零組件層面,進行全面的智慧化的提昇!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0年11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元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