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當期雜誌

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

編者的話|Think Outside the Box

作者 張禎元

刊登日期:2021/04/01

本期機械工業雜誌將和讀者分享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在自駕車技術近期的研究與發展成果。我們很榮幸請到鴻華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正夫副總經理,在領袖觀點專欄中跟各位精闢闡述自駕車發展的契機與挑戰,陳副總所提讓汽車更robot-friendly的概念,相信能為大家帶來對於自駕車研發不同的見解。從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王傑智數位長兼組長的主編前言、以及精采的技術文章,讀者應可以感受到研發團隊這一年在自駕車技術研發上的豐碩成果。各位可以看到自駕車技術研發團隊以扎實跨領域的研發,除了將技術走出實驗室,更實際應用在台灣複雜的駕駛路況上,並獲得國內外的肯定,其研發出來的成果不是有而已,更是做到能上戰場創造價值的「好用」且「安全」的層次。相信各位讀者可以從各個技術論文中觀之端倪,更可從中發掘出自駕車除了「自駕」這兩個熱門的字眼之外,在機械與機電系統領域未來的商機和技術研發機會。
我記得約二十五幾年前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念研究所時,就看到學校Robotics Institute的老師們和通用汽車公司將悍馬車(Hummer)改裝,進行自駕車的研發,並從東岸到西岸自駕橫跨美國大陸。當時確實引起相當的關注,因為當時汽車製造商所強調的不外乎是車子的穩定性、耗油的性能、或甚至電動化等等,誰會想要一個自動駕駛的車子? 因此當時的確是個Think Outside the Box也就是具創造性思考的研發。當然,不像現在的自駕車,那時候的自駕車從內到外裝滿了笨重的電腦、大型的感測器與致動器,一點都不親民,可想而知還無法商品化。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過去笨重且低效率的電腦、感測器與致動器已縮小體積、增進其感知維度與精度、提高其計算量與判斷速度和精準度,更重要的是能夠縮短反應時間以及提高安全性。因此,以機電整合的觀點而言,自駕車無疑是一個自主移動的機器人。過去的研發思維,就誠如陳副總所說的,是以過去研發工業型機器人或者是服務型機器人的思維,教導這個能夠自主駕駛的「機器人」,將「開車」這件事,開得跟人類一樣好。隨著自駕技術漸趨成熟,或許我們應該轉個角度來看,把自駕車當作智慧人來設計,所有的功能與智慧將為人類提供可靠、可信賴的服務。台灣在感知、定位、決策、控制幾個層面都有相當好的技術能量與產業來加以支持。除了傳統從工程面縮減感知到決策整個過程處理的時間、增進整個系統的可靠度及穩定度、以及完備相關法令和平衡與人道之間的判斷與歸屬之外,或許我們現在可以Think Outside the Box,將自駕車當作一個服務型自主移動機器人,從所擬提供的服務對準需求面,以及根據需求面所能產出之經濟效益反推工程面而進行相關技術的開發與整合。否則雖然台灣產業在感知、定位、決策、控制等相關工程方面都很領先,但缺乏終端系統或服務價值的定義與掌握,最終或淪為跟過往一樣進行代工,或是component level的製造與供應。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21年04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1篇150

NT$150
訂閱送出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