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當期雜誌

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說明

|雷射積層製造技術與生醫應用

作者 戴維倫林得耀莊傳勝林敬智黃光瑤曾文鵬

刊登日期:

摘要: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術,又稱快速成型技術,目前主要分為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術與快速製造(Rapid Manufacturing,RM)為近代革命性先進製造,不同於傳統減料加工法,積層製造技術緣起於1970年代,發展至今延伸出3DP、SLA、LOM、SLS、SLM與FDM...等技術,主要用以製造符合3F原則成品,形狀(Form)與設計一致、尺寸符合公差適合度(Fit)、成品達使用功能(Function);隨著雷射光學技術與材料科學的突破,紛紛投入雷射積層製造技術研究,因成品可直接使用應用領域廣泛,又以SLS、SLM技術為重,生醫應用上2008年首次成功將人工髖關節植入人體手術,本文將介紹雷射積層製造技術之生醫材料與生醫應用實例。

關鍵詞:積層製造、快速製造、雷射燒結

Keywords:Additive Manufacturing, Rapid Manufacturing, Laser Sintering

前言
現今雷射積層製造技術大多往選擇性雷射燒結(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與選擇性雷射熔融(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發展,SLM由SLS延伸發展,兩者基本原理相同,都使用雷射選擇性的照射於預先鋪層的金屬粉末上,並不斷地重複鋪粉與照射的過程,逐層堆疊製成所需形狀的零件,最大差別在於SLM利用雷射加熱使粉末達到熔點,將粉末完全熔化,產生近乎100%的緻密度。

雷射積層製造技術始於Pierre Ciraud(法國)在1971年所提出3D Laser Cladding技術為最早的概念專利[DE2263777],其次Ross Housholder(美國)在1979年提出Laser Sintering裝置與製程專利[US4247508],將技術代領進入粉體(Powder-Based)積層製造,直到1986年德州大學研究生Carl Deckard(美國)提出SLS裝置與製程專利[US4863538],才將雷射積層製造發展成商業使用,1992年DTM公司(美國)推出首台商用機台SinterStation。

1995年德國教育與研究部(BMBF)提供研究專案No.13N6745[1],資助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Fraunhofer-Gesellschaft,PhG)、EOS與F&S等公司,成功開發用雷射加熱金屬粉末熔融成形技術,1996年Fraunhofer-Gesellschaft研究人員Wilhelm Meiners(德國)提出SLM製程專利[DE19649865],2008年Fraunhofer-Gesellschaft運用本技術所製造之多孔性鈦金屬植體(Implant),首次於聖若望醫院成功進行人工髖關節植入手術,其它計畫成員EOS與F&S也相繼發展出商用機台。

雷射積層製造的優勢為可達成傳統加工無法製作之複雜形狀,由2011 Wohlers Report資料得知[2],AM製造技術應用於醫療/牙科領域約佔15.9%,如圖1所示,包含骨板、頭骨植體、人工牙根、牙冠、人工關節與手術輔具等客製化應用,其中以金屬之研究與應用為最大宗。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1年12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1篇150

NT$150
訂閱送出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