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 當期雜誌
最近關於電動車最值得注意的新聞是美國Tesla Motor的執行長Elon Musk發下的驚人豪語:在20年內,以電池為動力的全電車輛將達到每年總生產車輛的50 % (路透社報導[1])。而且他認為這還是相當保守的。這個願景跟許多市場研究機構的估計相差非常多,例如Lux Research Inc.認為到2020年,全電電動車的新車佔有率將不到1 %,Pike Research比較樂觀一點,但也只估到1 %左右。即使如此,對於Elon Musk這個似乎不可能的目標還是不可掉以輕心,因為他有把夢想變為事實的紀錄,例如他的太空旅行計劃(SpaceX)已經將一個民製的航空器成功的停駐在國際太空站上,而Tesla Motor的Model S全電車也在今年成功推出,並號稱其續航力可達483公里。
事實上100年前愛迪生就試圖將電動車商品化,在1911年11月12日的紐約時報還曾經刊載了一則新聞[2],對於愛迪生的團隊訪問歐洲作出報導。當時其歐洲代表John F. Monnot說明歐洲城市是電動車相當理想的市場,當時的重要考量是因為汽油引擎車太過於龐大笨重,且噪音太大,很不適合人口稠密的都市環境,且Monnot先生對於愛迪生的電池技術深具信心,認為這是即將展開的龐大商機。這個計劃後來因電池技術仍不足而失敗。經過了100年,雖然時空環境有了巨大的不同,但是電池技術與成本依然是阻礙全電車無法普及的瓶頸。
是否百年前的想法在Elon Musk的眼中已經即將實現,任誰也無法保證。但是他的雄心壯志仍然相當值得敬佩。全電車的普及,不僅對環保有重大意義,也代表汽車產業的巨大變革,就像德國西門子公司成立的“Electric Mobility”發展部門,企圖在智慧電動車、智慧交通系統以及智慧電網的複雜交錯間取得領先地位。未來與德國汽車劃上等號的,可能不一定是賓士、福斯或BMW等公司了。
參考資料
[1] Poornima Gupta, “Tesla CEO sees EVs being as popular as gas-powered cars,” Reuters, Jun. 23, 2012.
[2] “Foreign Trade in Electric Vehicles,” New York Times, Nov. 12, 1911.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2年09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