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脈動
-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二路進擊 助攻產業轉型 2023/05/14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全球愈來愈多企業加入響應碳中和,顯示邁向2050淨零目標的重視及決心。今年4月,歐洲議會正式通過碳交易市場(ETS)改革,為歐洲達成減碳目標鋪路,將逐步取消免費的碳排放配額,要求排碳者購買碳權來抵換碳排,並於2026年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提高對進口鐵、鋼、水泥等產品碳關稅。
各國在面臨2050淨零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成為國際間達成淨零排放的作法之一,例如:歐盟、法國及日本以提高工業、住宅與運輸效能視為重點。從各國政策與做法可明顯看出,推動淨零排放與電力供需兩端必須攜手合作,尤其在電力需求端推動減碳效益更大,因為供電端從發電到輸送給用戶,中間難免有所損耗,因此若能在用戶端省下1度電,就是紮紮實實的省1度電,也是減少1度電的碳排。
台灣也應積極從各方面落實提升能源效率,才能達到全面減碳。許多人對「2050淨零碳排」第一印象就是增加營運成本,為企業帶來沉重負擔,但其實應該要有逆思維,應該逆向思考,因為背後的商機也將伴隨淨零挑戰而來,台灣企業若能由此角度出發,將有機會延續既有榮景,成為未來數十年的成長動力。
台灣產業以製造出口為導向,如何在淨零排放的浪潮下落實減碳,並將淨零挑戰轉化為新商機尤為關鍵,工研院2021年率先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宣示全院將於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也從技術與服務兩大面向提供產業全方位解決方案,引導台灣產業轉型為具競爭力的永續零碳產業,並連結產、官、學、研各界的相關領域專家,推動跨域整合型淨零排產放業創新研究。
在技術面上,工研院針對不同產業別提供關鍵淨零技術,像是工業部門的馬達能源效率上,工研院就投注大量心力。根據能源局統計,以我國工業部門用電為例,2022年約占總用電量的56%。而馬達在我國工業部門的應用上就占67%。
各國對於馬達能源效率等級規範也逐漸提高,如美國、澳洲、歐盟、日本等主要國家陸續制定高效率馬達法規並強制實施,台灣在2016年已將馬達效率提升至IE3等級,歐盟更在今年將IE4等級成為標準,未來各國也將陸續跟進,IE4馬達可望成為全球企業2050年淨零碳排的助攻引擎。
工研院研發的感應馬達,已在2017年協助大同公司提升馬達效率,從國際電工委員會規範的IE3提升至IE4高效率規範等級,規格與國際大廠同步領先。透過結合變頻驅控技術,工研院再提升馬達效率達到國際IE4+超優級,幫助廠商打造高效節能的工業馬達,目前已和台達電合作,用於桃園機場捷運站空調系統,最高可節省20%至30%的用電量。
在服務面上,工研院以2050院區淨零為目標規畫,率先進行院區溫室氣體盤查,以電量為碳排計算基準,去年開始向各單位徵收碳費做為「工研院減碳基金」,用於減碳研發應用,期以每年降低用電5%為目標,並透過裝設太陽光電、裝置綠電及碳權,其他以共享及創新生活方式、購買綠電及碳權達成,並以院區為實驗運行場域,進行易拆解太陽能模組技術、充電樁等創新淨零技術的測試驗證。
工研院協助企業減碳的服務中,也從智慧製造著手,第一,從智慧製造把產品品質提升,第二,將設備耗能降低,提早知道設備狀況,讓機具運作更長久且不影響產值。更前瞻性的目標是讓整個產線排程做到產線減碳最佳化。
推動淨零排放不再只是政府或電業機構之事情,產業也須攜手並進,工研院除幫助產業減碳,維持國際競爭力,更幫助產業拓展減碳商機,創造雙贏,期盼藉此幫助台灣邁向淨零永續未來。(作者是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16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