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而行綠能是工研院團隊創立、土生土長的臺灣廠商,是少數有能力同時提供二輪、四輪、八輪電動車充電方案的業者。董事長簡金品早在學生時代,就爭取到工研院當工讀生,連續好幾年,凌晨四點起床通車,就是為了蹲馬步練功,打深技術底子。那時的他,大概沒有想過,竟然有一天會實現夢想,成為新創公司老闆,電動車充電方案產品打入海外市場,今年2月再次新創成立充壩技術服務公司,提供智慧充電服務,和泰集團、士林電機大廠相繼入股成為股東。 「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在仙界所向無敵,到人世間展開取經之旅,卻屢屢遇險,因為一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都是跟你拼生死,不是只有比勝負;」簡金品比喻。回首來時路,簡金品創業之初,也像西天取經的孫悟空一樣,歷經險阻。他回憶,創業的第一年,為了爭取訂單,平均每週飛行1-2趟到國外找客戶,全年飛了70趟;曾經在冰天雪地的工廠外面等候好幾個小時,只為了見客戶一面,得到介紹產品的機會。
陌生拜訪還不是最困難的地方,簡金品指出,創業最難的是,要解決的問題不只一端,除了業務開發,還要吁衡國際局勢,兼顧財務、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每一項都攸關公司的存續。問起簡金品如何扛下創業路上的壓力?「貧窮是最好的教育,我的父親是貨車司機,我們從小為生計忙碌。」家境因素讓簡金品沒有太多時間傷春悲秋,面對挑戰與困難,他多半樂觀以對,一天難處一天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也因為簡金品的拚命,起而行品質服務夠好,逐漸成為客戶信賴的夥伴,再也不必等在門外,甚至客戶還會來接機。成立短短六年,已經打入美國、日本、東南亞市場,因為客戶需求龐大,2023年2月再成立充壩技術服務公司,提供智慧充電服務,和泰集團、士林電機等國內大廠都是股東。
充電樁市場快速成長 軟硬整合才能勝出
在百家爭鳴的電動車充電市場,起而行的勝出關鍵在於軟硬整合、高度客製化及一條龍服務。由起而行提供充電硬體、充壩提供管理平台和軟體,分進合擊,滿足更多不同客戶的需求。簡金品舉例,早期建置電動車充電樁的業者大多以車廠為主,例如Toyota、 Nissan本身生產電動車,必須有充電樁做為配套,這類客戶需要的是硬體設備,就由起而行來提供。隨著電動車普及,充電設施擴及到大樓、停車場、製造業的廠區,業主不止需要充電樁硬體,更要有管理平台和軟體,才能跟儲能系統對接、跟屋頂太陽能對接。
「簡單地說,就是單點漢堡和套餐的差別;我們能依照客戶的需求,高度客製化,這是很多充電樁大廠做不到的事。」
一條龍客製化服務 強大的技術根柢
簡金品說,從充電樁硬體、後台軟體到收費機制,從規劃、建置、營運到維護保養;起而行及充壩能提供一條龍的客製化服務;哪怕客戶只需要其中一小段,或者需要全套方案,都能立即被滿足。相形之下,同業大多僅提供自有規格的硬體,差異化優勢自然出現。
聽起來容易,背後卻有強大的技術來支撐:開放式架構及模組化技術。起而行的充電方案採用開放式架構,以利與客戶既有的軟硬體整合;模組化技術則是將整個充電系統切割成個別模組,例如充電槍、聯網模組、功率模組等,方便客戶依需求導入,但這在研發設計之初,就必須考慮週全,例如模組之間的通訊問題,以及與各國特有系統的匹配問題。
「技術要夠好,才有能力模組化;這就好像你煮出一盤好吃的菜餚,現場吃很好吃;但如果把這道菜做成DIY調理包賣給客人,還能保持一定水準,就有難度。」
集結供應鏈打群架 起而行的共好哲學
起而行綠能的另一項獨特優勢是:集結供應鏈的力量,而非單打獨鬥。目前市面上的充電樁製造商,大多自行生產,擁有龐大的製造工廠;但起而行只負責研發設計,充電樁的製造就交給臺廠夥伴。這與半導體產業的商業模式相似,IC設計公司只負責研發,晶片製造就交給晶圓代工廠,上下游合作,提供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換言之,起而行在電動車充電領域,不止自己「獨好」,更與國內產業的夥伴 「共好」;之所以設定這樣的商業模式,與簡金品出身工研院很有關係。
在經濟部科技專案補助之下,工研院提供具專利的充電技術,攜手產業共同成立「充壩」
起而行綠能以非均流充電專利技術,可減少4成電力契約容量,並提升充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