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脈動
機械脈動
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齊頭並進 萬點繁星拱兩兆,2025挑戰機械產值兩兆大關 2018/08/13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前排左一執行長陳重光、左二副理事長魏坤池、左三監事會召集人魏燦文、中央理事長柯拔希、右一秘書長王正青、右二副理事長胡永進、右三副理事長莊大立暨與會記者合影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機械公會)在(2018)年8月13日假大三元酒樓盛大辦理「智慧機械產業白皮書發表記者會」。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致詞時表示,機械公會成立至今已逾73年,一路以來見證台灣機械產業發展茁壯。台灣機械產業自2008年以來產值一直維持在九千億關卡,遲遲無法破兆,機械公會自2015年起,在柯拔希理事長大力推動發展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成立智慧機械產學研委員會作為產業的照明燈,點亮台灣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之路,終於在2017年台灣機械業產值成功突破兆元大關,到達一兆一千億元,為精密機械轉型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寫下漂亮的第一章。
台灣機械業目前約13,300家,就業人口約23萬人,台灣機械業不再是傳統的黑手產業,已蛻變成為高科技的精密機械產業。相較西方近代工業革命,迄今超過200年,台灣機械業的資歷相對年輕,但表現卻受到國際矚目。在大肚山下,方圓60公里形成黃金縱谷,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精密機械產業聚落,且台灣工具機出口佔世界第4,塑橡膠機出口占世界第6,紡織機出口占世界第6,製鞋設備出口占世界第2,坐實機械出口大國之名。
十年磨一劍 攻克兆元灘頭堡
機械產業一直是個默默耕耘的產業,一步一腳印地累積實力與不斷創造好成績,而且機械產業是真正根留台灣的產業,憑藉著完整衛星工廠體系與產業聚落,正面迎戰國際景氣波動與全球市場的競爭。機械產業自2008年至今,10次挑戰兆元產業功敗垂成,2017年機械業年產值達1兆1,000億元,終於如願攻下兆元產業灘頭堡。10年來,機械業為了挑戰兆元目標,歷經千錘百鍊,使機械業有更為強壯的體質,來面對外界的挑戰。自2015年起,本會因應工業4.0之浪潮,自編經費成立「智慧機械產學研委員會」,廣邀學界與研發單位共同集思廣益,打造專屬於台灣的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之路,從需求面出發,尋求學界與研發單位的協助,同時導入研發單位與學界之技術能量,再運用跨領域之資通訊產業的發展成果,來幫助精密機械產業朝向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的方向邁進,並以每年穩定成長8%為目標,以期在2025年達成機械產業總產值兩兆的願景。
匯率與關稅 左右機械業發展
台灣機械產品出口占7成以上,深受匯率與關稅的影響,2017年機械產業以美元計價成長21.1%,但換算為以新台幣計價,則被匯率吃掉8%,可見匯率波動影響之大。本會建議政府單位要正視及因應全球市場匯率的變化,尤其日本及韓國是台灣機械業的主要競爭對手,近年日幣大幅貶值超過35%,韓圜兌美元也快速貶值超過35%,使得台灣機械產品在全球拓銷過程中,原有的競爭優勢,受到嚴重波及。因為匯率對產業的影響,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本會再次呼籲政府財政相關單位,在匯率的政策上,要兼顧到出口產業的競爭力,來提供台灣機械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條件。
在自由貿易協定部分,因台灣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進展緩慢,在國際貿易上,台灣被邊緣化的情況相當嚴重。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在2011年1月1日生效,開始實施降稅,但第二階段的貨品貿易談判,至今沒有新的進展。加上中日韓等競爭對手加速洽簽各種自由貿易協定,包括RCEP、日歐盟自由貿易協定、中日韓自貿協定、CPTPP等,使得沒有加入上述自由貿易協定的台灣,面臨高額關稅的壁壘,將使台灣機械產品之訂單,有漸漸流失的危機。且因為匯率和關稅雙重障礙,讓台灣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擁有的高性價比優勢將大打折扣。我政府經貿單位勢必要加速與歐美、東盟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使台灣機械產業能夠持續蓬勃發展。
加強練兵 落實機械進口替代
台灣精密機械設備性價比高,深受全球買主青睞,已行銷全球5大洲,100多個國家。為了協助機械業加強開拓全球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機械公會每年辦理的國內及國外展覽會超過50場,包括:東南亞、東北亞、南亞、歐美、中南美洲、中東、中國大陸等地區。
除了加強全球市場拓銷,機械進口替代也是突破兆元產業的重要因素之一。台灣是機械出口大國,2017年台灣機械出口額,達到256億美元,進口約282億美元,因此本會柯拔希理事長特別強調,國產設備有很大的機會取代進口設備。
中國大陸的紅色供應鏈就是進口替代政策,如今已經成軍。由於中國大陸積極的扶植當地供應鏈,以取代進口產品,現在已對台灣電子產業等造成強大的挑戰與威脅。
因為台灣機械設備內需市場規模較小,因此機械公會響應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等政策,主動與漢翔航空公司接觸洽談,並安排參訪該公司台中廠、岡山廠,以瞭解航太企業能量;且辦理多場次的航太產業說明會,協助廠商瞭解「航太品質及認證的流程」及如何成為「航太零組件及工模具加工」合格廠商等重要訊息及規定,進而加入台灣航太A-Team4.0的行列,希望能創造業者練兵的環境及技術升級的機會,也能夠穩定擴大機械產業的生產值。同時本會進一步向政府單位提供建言,推動國產智慧機械採購投資抵減,擴大進口替代效應,來提高國產機械設備在台灣市場的佔有率。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致詞
台灣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 短中長期目標明確
美國在2011年正式提出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AMP);日本提出「產業競爭力強化法」;而德國提出Industry 4.0(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韓國推動產業創新運動;中國大陸也推出中國製造2025。台灣機械設備具有高性價比與高度客製化的優良品質及良好形象,深受海外買主之讚許及肯定,機械公會觀察到,此次機械產值破兆關鍵因素之一,即在發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所創造的高附加價值,這也是實現2025年機械業產值兩兆願景的唯一方法。
發展智慧機械,必須按部就班,首先要進行數位化、精實管理,必須檢視自身的能力與定位,找出切入點,循序漸進的往前邁進,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智慧機械,且能夠讓台灣機械設備有滾動式的業績成長。目前機械公會將自身定位於一個資源共享的平台,並根據機械業之需求、市場環境的變化、政府工業4.0之政策,來規劃短、中、長期的智慧機械發展方向及策略,以供機械業依循發展之目標。
短期目標是能夠將新舊機台聯網,只有聯網才能進一步地獲得更多資訊與加強管理;因此,本會在柯拔希理事長的推動下,向工業局提出發展數位機上盒(Smart Machine Box)的建言,目前已經由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推出智慧機上盒輔導計畫,來協助機械設備業進行設備聯網,協助廠商達成初步的目標,今年並已開始推廣作業,希望能有更多廠商加入及試用,第一年目標推廣1,000台,可協助廠商使機台與機器人、感測器等聯繫,並加強可視化、蒐集稼動率及異常監控等資訊,進一步協助機械業者將機台連接上國際標準的工業物聯網。
中期目標則是加速發展感測器與機械雲,機械公會與成功大學、中華電信、資策會等單位洽談發展機械雲,以維持資訊暢通及資訊安全為前提,希望廠商以租用或分享的方式降低成本,來使用相關軟體及網域,可透過軟體加強遠端服務、生產資訊蒐集與傳遞、故障預知排除服務等。
長期目標則是請相關研發單位如工研院智慧微系統中心、工研院電光所等,來協助機械業發展工業等級的感測器,同時未來可透過感測器及感測模組訊號的分析與回饋,來掌握機械加工的實際情況及達成異常監控的功能,這時亦可大幅提升加工的精度與縮短加工的時間,進而朝向實現發展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的願景。
智慧機械產學研結盟 發展多樣小型SI 串聯大未來
機械公會是機械產業的代言人,有必要為台灣機械業發聲。為具體落實推動智慧機械,機械公會自2015年已成立「智慧機械產學研委員會」,經過2015年智慧機械啟動元年、2016年智慧機械行動年、2017年智慧機械整合年等,逐年的努力,已成功推動12條智慧製造示範線,目前進行第三波6家示範線的整合與推動,也吸引更多機械廠商投入發展智慧機械。
機械產業發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包括人才、軟體與跨領域SI系統整合。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也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命脈,因此人才培育乃為當務之急。因應工業4.0的時代來臨,本會亦向教育部提出建言,請督促各大專院校之工程科系要多培育學生具備機械、電子、資通訊、自動化及軟體等跨領域整合能力。由勞動部強化產業連結機制,藉由辦理職訓課程,培訓在職員工成為跨領域多功能人才,並建立專業及跨領域能力鑑定制度。
此外,機械公會與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工研院、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台北市電腦公會、軟體協會、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等單位,連續三年合作辦理「機械跨領域技術需求之專家輔導媒合會」,每年針對會員廠商進行需求調查,包括單機智慧化、設備聯網、生產管理數位化等項目,調查會員廠商對大數據、智慧機械與機器人應用、物聯網應用暨精實管理、資訊軟體等技術項目的實際需求,再與軟體與系統廠商配對,在媒合會時一對一洽談,針對機械業者實際需求,來協助廠商導入政府相關輔導資源,以加速發展智慧機械。
另一方面,針對技術層級較高或已發展智慧機械較有規模之廠商,則鼓勵與協助他們將公司內部的軟體與管理模式,發展為小型SI,因為他們具備產業所需的DOMAIN KNOWLEDGE,對同業廠商及客戶需求會更為瞭解,相較於資通訊產業的SI沒有機械產業技術背景,機械產業的小型SI整合時程加快許多,也更容易成功,更可以擴散到各種不同的產業機械領域,使智慧製造更早一步實現。
萬點繁星拱兩兆 大機械時代來臨
機械產業希望於2025年達成總產值兩兆的願景,不是單靠工具機或塑橡膠機某個產業機械設備,而是希望每種產業設備都能夠導入智慧機械的研究開發,包括塑橡膠機械、製鞋機械、木工機械、紡織機械、食品機械、包裝機械、印刷機械、流體機械等,每種產業設備都將產值提高,就像繁星一齊閃耀於天空中;未來不僅只是銷售單機設備,而是高附加價值之智慧機械,甚至整條生產線的智慧製造,將包括系統服務與遠端連線監控、故障預知排除、診斷預測、效能提升等服務模式,將機械產業的附加價值大幅提高,也加強「智慧機械在台灣」的印象,相信台灣成為智慧機械王國指日可待。
未來10年發展是個轉捩點,也是台灣機械業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頭上,機械業要迎風再起。希望政府與民間更加緊密合作,使台灣智慧機械持續在國際市場,發光發熱,打造智慧機械王國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