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焦點報導

工研奧斯卡獎揭曉五大金牌獎技術 環保回收+綠色製程夯 2017/06/28

工研院於6月28日發表獲得工研菁英金牌的五項獎項
▲工研院於6月28日發表獲得工研菁英金牌的五項獎項,(左起)產業化貢獻獎由雷射中心李閔凱經理及機械所許文通組長代表的團隊獲獎;(右起)傑出研究獎則由為系統中心的陳易呈、材化所蘇一哲主任及洪煥毅副組長代表團隊得獎,工研院院長劉仲明(中)勉勵研發團隊持續建立在地產業化應用,並連結創新未來!

 

工研院於6月28日發表獲工研院傑出研究獎及產業化貢獻獎等5項金獎創新技術,分別為應用微型雷射投影機創新投射出三個車用抬頭顯示畫面的「無失真投影光學分割技術」,自廢液晶螢幕回收的材料應用重金屬廢水回收的「奈米孔洞玻璃吸附材料」,可用多種材質表面防汙及耐磨的「水性環保奈米撥水抗污塗料」,以及建立我國在雷射關鍵加工設備之自主能力的「推動雷射加工設備國產化技術」及強化國內電路版產業綠色製程的「加成法微細電子線路綠色製造產業化應用」,為國內產業開啟邁入新世代綠色環保及循環經濟新市場的機會。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表示,資通訊(ICT)與垂直行業的全面融合,是未來10到20年的大趨勢,臺灣有許多世界頂尖企業,因應垂直整合的趨勢,必須涵蓋從上游到通路更長的價值鏈,需要離開原本熟悉的領域,並找到適合的夥伴一起合作。而本次獲獎的技術,都是兼具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結合的技術,技術本身透過跨領域,從設備、材料加上製程,形成解決方案,並與臺灣產業價值連結起來,讓臺灣的廠商可以跟國際供應鏈有更深、更緊密的結合,在世界上更有發展性與競爭力,讓臺灣整體轉型升級能夠有效發生。除了以關鍵技術協助產業升級外,工研院也以全新模式深耕地方,推動創新創業,劉仲明指出,去年結合學界與地方政府,成立多所跨領域創新中心,主動連結在地資源,直接用問題與模式來拼圖,目標就是促成新創公司的成立。以工研院與屏科大的合作為例,屏科大的農業專家選了工研院大氣電漿技術,應用於農產品的滅菌,造福在地產業,類似這樣的案例,估計到年底會有四家新創公司產生。 

深耕在地產業的產業化貢獻獎 
工研院今天發表的工研菁英金牌獎成果包括產業化貢獻獎金牌的「加成法微細電子線路綠色製造技術」,此技術已通過熱震盪、熱應力及耐候性等可靠度驗證,突破現有印刷技術在細微導線之電性不佳及可靠度等問題,工研院並結合嘉聯益、達邁等軟板產業在桃園成立「全加成卷對卷軟板生產製造技術聯盟」,以國內自主研發的創新技術取代目前黃光微影製程技術,將可為國內廠商降低30%以上生產成本、減少50%以上碳排,維持PCB產業在國際領先優勢;另外,工研院開發出國產第一台光纖雷射切管、異質螺絲雷射銲接、雷射五軸數位咬花、大尺寸雷射玻璃專用切割等設備,其技術即來自這次產業化貢獻獎金牌「雷射加工設備國產化」技術團隊,以雷射切、鑽、銲及表面處理的雷射加工光路自主模組技術,協助台灣螺絲、管切、面板、半導體等設備廠導入雷射,建立我國在雷射加工設備之自主能力,從倚賴進口轉為自主並有能力輸出。 

連結環保、智慧車未來趨勢的傑出研究獎 
在傑出研究獎金牌獎方面,獲獎的「水性環保奈米撥水抗污塗料」,透過奈米微結構控制、疏水疏油分子介面改質與混合分散等技術的導入,開發一系列水性奈米撥水抗污塗料,可直接塗佈於玻璃、陶瓷、木頭、水性油漆表面,可應用在遊艇、船舶上,提升MIT遊艇的國際競爭力與附加價值;「奈米孔洞玻璃吸附材料」以面板玻璃為原料,應用奈米技術開發成對重金屬具高吸附能力的材料,可以處理重金屬廢水,不需前處理亦不會衍生二次污染,且重金屬材料本身可重複再生使用十次以上;「無失真投影光學分割技術」以雷射微投影為核心,可在駕駛視線前方兩公尺遠處投射26吋的全彩寬幅多屏畫面,與傳統儀表版相比,駕駛不用移動視線就可以看影像,也不需要在路況、螢幕之間反覆對焦,全面提升行車便利性與安全性。 

工研院迎接成立44週年,將於七月份舉辦一系列活動,今年院慶以「深耕在地連結未來」為主軸,整合前瞻技術,建立產業化應用,連結在地產業價值,發揮產學研磁吸群聚效應,連結創新未來! 

 

附件

  

產業化貢獻獎金牌

  

加成法微細電子線路綠色製造技術 

目前電子線路製作多使用微影蝕刻製程技術,耗費大量能源且材料利用率不佳。工研院的「加成法微細電子線路綠色製造技術」核心包括2D精密轉印技術、3D曲面雷射加工技術、前驅物觸發膠體材料及線路金屬化等關鍵技術與設備,使其可因應基板形狀進行線路產生、活化及金屬化等製程,完成於2D平面或3D曲面上製作微細電路需求。此創新綠色製程技術可取代傳統微影蝕刻製程,最多可縮減約80%的能源消耗量且材料利用率最高可達95%左右。目前該技術已導入軟性印刷電路板、觸控元件及天線等產品製作。

加成法微細電子線路綠色製造技術

▲工研院「加成法微細電子線路綠色製造技術」,可因應基板形狀進行線路產生、活化及金屬化等製程,目前已導入軟性印刷電路板、觸控元件及天線等產品製作。

 

雷射加工設備國產化 

 雷射加工技術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污染低、易數位化等特性,極適合應用於高值工業應用,針對產業需求,本團隊於雷射加工技術從突破技術缺口、發展雷射加工自主關鍵光路模組切入,透過雷射光谷試製場域協助廠商導入雷射,進而開發應用於Macro(加工尺度較大,雷射功率通常於100W以上)、Micro(加工尺度微米等級,雷射功率通常於50W以下)的切、鑽、銲、咬花及清潔之雷射加工國產設備,先後協助和和開發全球首部光纖雷射五軸管件切割設備、協助穎霖開發汽車用光纖雷射切管設備、協助南部螺絲大廠建立第一條異質螺絲雷射銲接產線、協助台勵福、統新、新代以聯盟方式開發國內第一台雷射數位咬花設備,建立我國自主雷射加工設備能量,促成約3億投資,累積帶動之產值近40億。

工研院成功推動雷射加工設備國產化

 ▲工研院成功推動雷射加工設備國產化,協助國內相關廠商開發雷射設備,建立我國自主雷射加工設備能量

 

傑出研究獎金牌技術

水性環保奈米撥水抗污塗料 

透過奈米微結構控制、疏水疏油分子介面改質與混合分散等技術的導入,開發一系列水性奈米撥水抗污塗料,可直接塗佈於玻璃、陶瓷、木頭、水性油漆表面。與傳統溶劑型疏水材料相比,能夠克服疏水材料於水中分散的相容性與安定性問題,並藉由無機奈米微結構的設計,提升塗膜的防污能力、耐候性與耐磨耗性能。本技術目前除與美國最大DIY水性塗料廠商Behr Corporation共同開發,導入其現有水性塗料產品,有效提升防污性與耐磨性,雙方已在2017年共同獲得美國專利。未來可望應用於遊艇、船舶等長期於水中使用的載具,以及海上風力發電等離岸設備,提供長期、穩定的防水、抗污效果。

水性環保奈米潑水抗污塗料

▲工研院「水性環保奈米潑水抗污塗料」,提升塗膜的防汙能力、耐候性與耐磨耗性能,可直接塗佈於玻璃、陶瓷、木頭、水性油漆表面,提供長期、穩定的防水、抗污效果。

 

奈米孔洞玻璃吸附材料 

奈米孔洞玻璃吸附材料是工研院利用創新奈米科技由面板玻璃轉化而成的全新重金屬吸附材料,不但保有玻璃耐化特性,更兼具離子交換、不對稱電荷和高比表面積等功效,可應用於重金屬廢水的處理,不僅處理後的水可以重新再利用或無害的排放,被吸附的重金屬也可以經過脫附濃縮後,精製為金屬原料重新應用,更重要的是材料本身可重複再生使用十次以上,為全球首創技術,亦符合循環經濟之國際潮流。整體處理成本為既有技術之1/3,工研院目前於彰濱工業區之電鍍專區進行實場化驗證,未來預期可用以徹底解決國內外重金屬廢水和土地污染問題,同時解決廢液晶面板玻璃之去化問題。

奈米孔洞玻璃吸附材料

▲工研院,「奈米孔洞玻璃吸附材料」,可應用於重金屬廢水的處理,不僅處理後的水可以重新再利用或無害的排放,被吸附的重金屬也可以經過脫附濃縮後,精製為金屬原料重新應用。

 

 

無失真投影光學分割技術 

車聯網時代來臨,智慧型抬頭顯示器成為開車族的必備裝置之一。但現行的抬頭顯示器(HUD)產品,影像常不在汽車駕駛的視線上,讓行車安全受到不少質疑。工研院微系統中心的「無失真投影光學分割技術」,以微型雷射投影機為核心,結合蝶式分光、複合式光學擴散片、光機轉置投影等多項創新專利技術,應用於車用抬頭顯示器(HUD)。一台25lm的微型投影機即可在車窗外2m遠處投射三個共26吋的寬幅畫面,亮度高達15,000nits,不僅滿足車聯網多資訊的顯示需求,亦可提供汽車駕駛更便捷、更安全的抬頭顯示器。

無失真投影光學分割技術

▲工研院「無失真投影光學分割技術」,以微型雷射投影機為核心,應用於車用抬頭顯示器(HUD),可在車窗外兩公尺遠處投射三個寬幅畫面,滿足車聯網多資訊的顯示需求。


資訊來源:https://www.itri.org.tw/chi/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SiteID=1&MmmID=620605426331276153&SSize=10&SYear=2017&Keyword=&MSID=74475177541524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