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焦點報導

智慧機械雲助攻數位轉型 2022/01/27

遠端工作已成企業營運新常態,傳統機械業數位轉型迫在眉睫,在經濟部技術處指導下,工研院與多所研發型法人投入「智慧機械雲」的雲端技術平台開發,日前正式商轉啟動,讓機械設備業者從「賣硬體」轉型為「賣服務」,提高附加價值,同時無縫接軌國際市場。
 

臺灣製造業中小企業占了9成,機械設備業的中小企業也有8成以上,但多數都缺乏自行研發能力,在邁入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時面臨不少障礙。經濟部技術處超前部署,2019年起與機械公會及電電公會合作,委由工研院等法人共同開發「智慧機械雲平台」,提供機械產業最需要的共通性APP,廠商可自行下載使用,快速跨足智慧製造。

整合國際軟體資源 打造數位化競爭力

機械業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頂樑柱,機械公會統計,2021年產值直逼新臺幣1.1兆元,出口值將超過8,400億元,2022年產值可望向上突破到1.21兆元,外銷市場發展持續看好;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在美中貿易戰與疫情影響下,遠距工作及服務客戶成為企業必備營運模式,「智慧機械雲可協助業者迅速建立數位化能力、提高我國的供應鏈韌性與應變能力,也是業者進入數位轉型的第一哩路。」

工研院與多所研發型法人投入「智慧機械雲」的雲端技術平台開發,日前正式商轉啟動。
工研院與多所研發型法人投入「智慧機械雲」的雲端技術平台開發,日前正式商轉啟動。

邱求慧強調,疫情發生除了機械設備,若能提供附加價值服務給客戶,將掌握更多商機。如國內電路板設備商妙印公司,以往倚賴人工經驗調機,製程品質不容易掌握,在導入設備狀態遠端管理與自動參數分析後,為國外終端客戶提供即時監控與回饋,協助客戶建立跨國遠距服務,爭取到新南向大廠2.4億元訂單;又如設備廠商歐西瑪也在機械智慧雲加持下,打造國內第一台智慧AI驗布機,可自動調校優化參數,驗布速度快且準確性高,不僅產能提升,售價也跟著翻倍。

在智慧機械雲的平台上也有國際廠商軟體可下載使用。除了國內研華、科盛等知名大廠,美國設計軟體服務商Autodesk、微軟、日商控制器三菱電機等美、日、臺品牌均已加入智慧機械雲,將協助本土眾多製造業廠商建立智慧生產線,打造完整解決方案,邁向國際市場。

雲服務生態系 助機械業克服痛點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表示,中小型機械與製造業者面臨兩大痛點:一是從傳統作業進入人機協作時,由於對通訊與軟體的熟悉度不高,影響導入效率;二是傳統作業全賴老師傅的經驗,如何將老師傅的思路與判斷轉化成數據與AI人工智慧模型更是高難度的門檻。

「智慧機械雲平台提供的軟體即服務(Soft ware as a Service;SaaS)模組,能協助業者克服系統整合、軟體開發能量不足的問題,建立相關金屬切削設備、電子設備、金屬成型設備、塑橡膠設備、紡織設備等雲端智慧模組,提供設備加值服務,協助廠商快速數位轉型,」胡竹生說。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也指出,目前機械雲平台有165個APP、橫跨金屬加工、電子設備、金屬沖壓成型、塑膠射出、紡織設備五大產業的通用與專業設備,23家店中店、41家廠商實際導入使用,並成功吸引千家會員加入。他呼籲,應儘速盤點現有機械雲會員是否了解如何操作及使用,若有不了解的會員,團隊應適時給予輔導協助,透過團隊輔導及會員口碑行銷,相信未來機械雲會員則有機會朝指數化成長。

「全世界沒有這樣的例子!」臺灣智慧製造大聯盟會長柯拔希表示,機械雲就像百貨公司,裡頭還有店中店,彷彿是為製造業量身定做的「APP Store」,設備智慧化可全面提升國內中小企業智慧製造的能力。他大膽預測,未來機械雲能做的不只形成鏈結,還可以創造,例如優化智慧製造達到淨零碳排,讓產業運作更有效率。

為了推廣智慧機械雲與機械業數位轉型的重要性,經濟部技術處拍攝《我的黑手阿爸》微電影,影片改編自真人故事,敘述一家傳統機械廠的父與子,經歷老經驗和新科技的衝突,兒子煞費苦心勸說老爸接受新科技,以AI加大數據的智慧機械雲,就有機會讓中小型製造業快速數位升級,擴大設備業主對數位服務轉型的認知。

智慧機械雲平台

「智慧機械雲平台」就像機械產業的「APP Store」應用程式商店,廠商進入平台後,可依產業和應用類別、軟體功能、開發者分類查詢或直接瀏覽軟體介紹,自行下載安裝、維護更新,現涵蓋金屬加工、金屬成型、塑膠、紡織、電子、扣件等產業應用,提升國內機械業的附加價值,大步邁向智慧製造。

智慧機械雲平台:https://portal.imacloud.com.tw/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