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於2024年3月21日(四)下午14:00,假台北新板希爾頓酒店3樓圓滿A廳,召開第卅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經濟部林全能次長、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葉哲良副主任委員、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連錦漳署長、全國工業總會柯拔希常務理事、外貿協會黃志芳董事長皆蒞臨現場,本次會議中並將舉行第卅屆理監事選舉,由地區會員代表會議徵選出之來自全省各地之300明大會代表,將投票選出機械公會第卅屆之理監事。
雖說新冠肺炎疫情陰翳已逐漸消散,國際經貿活動也逐漸回復往日活絡,但國際情勢變化快速,景氣循環波動較過去數十年不同,變化時間與幅度都讓許多人措手不及,美中角力情勢未歇,俄烏戰爭,以哈戰爭等地緣政治衝突緊張情勢,全球升息抗通膨使經濟復甦腳步趨緩,保護主義使全球供應鏈明顯產生變化,觀察現今全球供應鏈情勢,已由全球分工、亞洲製造,轉向更具韌性之短鏈化、區域製造發展。
據本會統計,2023年全年機械出口值為294.68億美元,較上年出口347.80億美元,減少15.3%。2023年機械總產值約為1.21兆元新台幣,較2022年1.45兆元新台幣減少約0.24兆元新台幣。台灣機械產業整體出口在連續17個月呈現負成長後,於今年1月出口轉正成長,但2月因為農曆春節工作日減少因素,2月機械出口18.5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2.9%。合計1~2月機械出口值為43.0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0%。另外,1月機械外銷訂單也較上年同期成長9.5%,顯示機械設備訂單景氣已逐漸回溫,預期在大環境景氣不變下,將呈現緩步回升。
臺灣機械產業長期深耕台灣,從業家數超過1萬4千家,從業人口更超過27萬人,產值超過兆元,是臺灣第三個兆元產業,也是根留台灣並為台灣創造就業機會的產業。面對國內外政經情勢變化,機械公會在今(113)年發表「臺灣機械產業發展白皮書」,從政治、經濟、環境、社會、技術等五大面向點出影響機械展業發展的重大趨勢,並以臺灣機械發展現況與競爭力作為出發點,描繪出目前到2035年機械產業的發展情境、提出臺灣機械產業2035發展目標為:機械產值倍增,突破3兆、附加價值率達到35%以上與人均產值達到新台幣600萬元。
為實現臺灣機械產業2035發展目標,機械公會提出3大發展主軸,分別是:鏈結客戶,創造客戶應用價值、洞察需求,加速拓展國內外市場、強化體質,持續提升競爭力;並展開6大推動策略來作為支持發展主軸的行動準據,包括1.由單機銷售轉向解決方案提供,2.由生產方價值轉向創造客戶方價值,3.隨製造基地轉移開拓新市場,4.因應國際新趨勢,開拓新藍海市場,5.以精實管理、數位工具提高競爭力,6.以差異化、客製化成為客戶信賴夥伴,相信可以做為機械產業甚至是製造業經營發展的戰略守則。
機械公會並依據產業發展瓶頸及挑戰,彙整六大類政策建言,包括:
一、支持產業深化技術與產品研發創新
二、建構高效能產學研協同合作網絡
三、協助產業人才延攬與培育
四、國產機械設備方案導入補助
五、協助業界強化國際市場行銷
六、強化營運及金融財政支持措施
鄭重呼籲政府部門重視及協助研擬相關政策措施,讓機械產業能夠成為帶動台灣經濟向上正向循環的最大助力,使社會繁榮安定。
此外,因應全球市場變化快速,機械公會持續推動精實管理、人才培育與淨零永續,協助機械產業從企業內部思維轉變,制度調整,強健企業體質;並利用產學合作,利用產官學研多方合作,在政策協助下,利用產攜專班、人才札根、促進國際生來臺及留臺等計畫,為機械產業引進跨領域優秀人才,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最重要的是,機械產業憑藉引以為傲的技術,開發出節能減碳的設備,在全球推動的綠色風潮中,為製造業打開新的格局。
臺灣機械產業發展至今,一路從篳路藍縷開拓出今日的康莊大道,途中經歷許多艱鉅挑戰與驚滔駭浪,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韌性,機械產業默默堅守崗位,持續努力拚搏,度過每次的難關,並開創出更輝煌的成績,我們相信在政府以戰略性思維全面布局,妥善利用政策資源輔助,維持產業彈性與活性,並掌握關鍵技術、材料,必能逐步實現國防與戰備及民生物資自主,提高國防與民生自主性,使台灣於國際立於不敗之地,臺灣機械產業亦能持續成長及永續發展,以護國神山群之姿,持續守護與貢獻這片我們熱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