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脈動
- 焦點報導
焦點報導
工研院用AI技術加值體溫偵測 「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為國人守護防疫戰線 2020/04/09
▲工研院化科技力為防疫力,以線上記者會的方式發表「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具備「AI人工智慧辨識」可在戶外針對大量人員進出的場所作體溫篩檢。圖左起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個人體溫的量測成為非常重要的篩檢工作!工研院化科技力為防疫力,於今(9)日首度以線上記者會的方式發表「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藉由非接觸式探測紅外線能量的方式,進行體溫的檢測,技術具備「AI人工智慧辨識」、「室內外皆宜」、「多人動態測量」與「易於快速布建」四大特點,目前已陸續導入臺北市及離島澎湖的部分中小學內,以創新科技守護防疫的關鍵第一線,落實體溫精準量測,防疫超前部署。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這是工研院第一次以視訊的方式舉辦記者會,透過線上互動在疫情期間將防疫科技訊息傳遞出去。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工研院參與政府籌組的「口罩國家隊」,與工具機產業攜手為擴充臺灣口罩產能貢獻心力,推升臺灣成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捍衛國民健康,讓人民安心。由於疫情對許多產業影響甚巨,工研院每周推出產業分析報告已超過20個產業,逐一解析疫情對各產業之影響,以滾動方式更新讓企業掌握最新情報,即早做因應,讓產業放心。工研院更以科技實力做後盾,今日發表的「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內建AI人臉辨識功能,可準確分辨受測對象是否體溫異常,非常適合應用在大量人員進出的場所進行體溫篩檢。未來工研院將持續運用跨領域優勢,發表更多防疫科技研發成果,用科技力守護國人健康,讓醫護人員揪甘心、民眾放寬心。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二月底所公布的報告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前十大患者症狀排行榜,有高達87.9%的人都曾出現發燒症狀,排名第一,因此在防疫或自我保護上,能在一開始就量測體溫,並且及時發現以及隔離發燒人員是非常關鍵的防疫作為。
張培仁進一步指出,工研院的「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除了辨識的精細度與準確性外,與坊間紅外線感測器主要的差異在於具備「AI人工智慧辨識」,可直接鎖定人臉進行額溫偵測,不必擔心貓狗、公車、汽機車亂入,更不用擔心拿著熱食、熱咖啡卻被機器偵測到溫度過高發出警訊的不準確狀況。此外,我們以智慧化溫度補償技術,減少如光線、氣流或溼度等外在環境干擾,讓人員在戶外就可進行篩檢,「室內外皆宜」改進現有紅外線體溫感測儀大多須裝在室內的限制。工研院並導入「多人動態量測」的功能,可同時間透過臉部辨識量測鏡頭1-3公尺範圍內的所有民眾,讓量測期間人流快速通關,也可有效降低人力負擔。為了更有效率的量測體溫,工研院採用價格較平實的感測晶片,搭配演算法校正每一顆成色顯像,結合物聯網還可連結手機控制後台,不必專業人員也能輕易操作,非常適合「快速布建」在校園或企業等大量應用需求。
工研院的「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結合多項創新研發科技,工研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指出,包括可鎖定人臉辨識的「AI人工智慧」、結合快速捕捉照相功能之「紅外線體溫感測儀」、可穩定室內外溫差的「恆溫裝置控制技術」、可模擬出高品質感測之「校正成色影像的演算法」,與可連結個人手機與資訊後台之「物聯網IoT」等多項技術,此項技術主要是設置在大量人流進出的入口來使用,適用的場所包括校園、大型社區、企業警哨及大眾交通運輸等。今年3月「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開始導入場域驗證,分別與經濟部與臺北市教育局合作,在臺北市兩所學校包括碧湖國小、中崙高中進行體溫量測,4月起也將擴大範圍與澎湖縣教育處合作,在學校中進行體溫量測的工作。未來更將加深布建的普遍性,與國內廠商合作進行量產開發的工作,普及化產業應用。
▲工研院「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具備「AI人工智慧辨識」,可直接鎖定人臉進行額溫偵測,不用擔心拿著熱食、熱咖啡卻被機器偵測到溫度過高,智慧化溫度補償技術,減少如光線、氣流或溼度等外在環境干擾,改進現有紅外線體溫感測儀大多須裝在室內的限制。
工研院防疫科技-線上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