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脈動
-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不可控挑戰太多 工研院:應從價值轉型方向佈局
2022/12/22
過去企業數位轉型是為求更好的營收與獲利,然現在面臨一波波不可控的挑戰,如氣候變遷成為最大變數,諸如減碳、零碳與負碳成為企業轉型藍圖下的必要考量。在21日舉辦的「5G、AI 掌握智慧物聯大商機」論壇中,工研院建議,未來企業轉型不能只從數位轉型單向思考,而是要更聚焦價值轉型。
AIoT 產業商機將達上兆美元,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楊秉祥會中分享對智慧製造的觀察,他首先點出未來全球三大變局值得留意,包括中美貿易戰持續重塑產業版圖、疫情衝擊導致製造型態的轉變,以及氣候變遷引發碳關稅等,都將對製造業帶來一定衝擊,像是影響台商接下來的製造布局、短鏈供應產線的移動與碳中和議題延燒等。
楊秉祥認為,過去業界談數位轉型,大多聚焦在追求更好的獲利與營收,但現在製造業面臨一波又一波新挑戰,不可控變數太多,未來企業不能只單向思考數位轉型,而是要改以從價值轉型的方向思考,且所謂價值轉型,也不能單從技術面來看,還有很多來自服務與商業模式的轉變。
但現階段仍有很多中小企業主最大的問題是缺人以及缺才。楊秉祥表示,中小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仍創造出許多隱形冠軍,其累積多年的經驗與技術是關鍵,因此如何將此傳承或保留下來並延伸,是中小企業目前最大的挑戰與課題。
但同時中小企業也面臨搶人才搶不過科技業的困境,因此考量中小企業的業態與現況,楊秉祥也建議,相較全自動化產線,事實上從原本仰賴人力為主的人性化生產線,轉型發展智慧化半自動化產線比較合適,以人為本的智慧工廠,反而較適合台灣製造業現況。
而從實務面來看,楊秉祥則認為,智慧工廠轉型具體可從四個面向由內而外、由小而大展開,包括將製造流程轉型為智慧製造、產品轉型為智慧產品、商模轉型智慧商模,最後則是價值層面的轉型,也就是進入碳中和。
這當中也包含幾個關鍵元素,像是建立機聯網通訊是所有智慧工廠的第一步,其次則是透過聯網獲取機台資訊了解狀態,從設備醫生角度針對設備品質改善,接下來則是在設備優化的條件下,建立產品醫生,利用像是AI視覺確保從其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合規,最後則是由點、線到面,串起整條智慧產線,達到智慧控制、生產參數的最佳化,這當中也需要很多軟硬體整合,包括工業AI平台、平台工具以及各種智慧生產設備,如機器人、AMR等。
工研院機械所過去致力發展智慧製造技術,長期觀察產業生態,楊秉祥也表示,智慧製造不外乎OT(營運科技)與IT(資訊科技)兩大領域整合,但光是這兩大領域整合,就有很多事要做,且不會是單一領域的廠商可以做,機械所則是以OT端的智慧整合為出發點。目前已成功協助台灣石化業者導入智慧監控與故障診斷系統,提供預警發報服務,優化過去被動式由人工監看攝影鏡頭的方法。
資訊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id=0000653175_CJR28Z5N6K8TK9612ZR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