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脈動
-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精益求精 2017/12/21
Source: Modern Machine Shop
來源: MA 工具機與零組件雜誌 2017.10 NO.95
我們公司從自身的經驗體認到,成為成功的精密醫療與航空元件供應商之關鍵,在於能夠提供機械工程師準確、及時的量測數據。我們的中小量生產訂單需要許多整備時間與各種工件幾何圖形的測量。為了可與較低成本的競爭對手競爭,我們的機械工程師必須一次操作多台工具機,這意味著機械工程師必須同時檢查多台機台上的各式工件,並控制刀具的變更及偏移量。高效率的量測方法需要就近的先進測量儀器、精密的統計過程控制(SPC),以及網路連結的使用以相輔相成。建立與維持堅實的製程不僅可減少廢料與重工,同時可降低其他許多更細微但昂貴的原料浪費。
如同其他精實製造的實踐者,我們的「精實擁護者」於組織內教導關於各種浪費的知識:如瑕疵、過度生產、等待、員工才能無妥善利用、運輸、庫存、過多動作與過度加工等。 我認為有另外兩種浪費需解決:「過度設計」與「及格邊緣品質」(BQ)。在此,我將著重及格邊緣品質的部分。
BQ並非是指瑕疵,也不是瑕疵造成的二次或三次效應。BQ導致其他非附加價值的浪費,例如過度加工與動作,但其本身本質上也算是浪費的一種,與過度生產及庫存之間的關係類似。
許多加工作業涉及數十個必須測量、調整、符合印刷或製程公差的尺寸。並非所有元件的尺寸皆被視為是關鍵品質指標(CTQ),但是,這並不代表非關鍵品質指標的工件特點就可超出公差範圍。任何超出公差範圍內的工件特點皆可能造成廢料或導致重工,也可能造成終端客戶品質上的失敗。
在工具準備及固定調整的設置時,犧牲昂貴的工件是不符合實際考量的。如果一元件需經三種特定的加工作業,那麼也許會產生三件以上的廢料。在加工的運作期間由於刀具磨損而犧牲元件也是不樂見的。
當機械工程師所製造的元件近乎超出公差或在之前已超出公差時,該機械工程師的製造行為與生產力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必須進行非附加價值的動作,因而造成工作時間大幅增加;他無法進行第二台機台的操作,也不能為下一項任務作好準備。雖然沒有瑕疵的記錄,但生產力與生產量卻降低了50%。
若無實際的瑕疵導致廢料或重工時,要如何辨別出及格邊緣品質呢?您可以使用記錄低產出力的生產力指標,並確保作業管理人員知道該問題。我們公司依據加工類型,透過現場的數據板、設備綜合效率(OEE)的實踐,或各種稼動率與效率量測法來追蹤單元化產出。
要如何解決BQ問題呢?這可能是現代加工廠當今所面臨最棘手的挑戰。第一步是確保具有可重複檢查並涵蓋診斷及改善製程必需手段的方式。我們持續增加投資於量測學的資本,同時也增加優化品質來源的改善活動。目的是要在最初設置加工作業時即辨識出BQ的情形。要解決此問題,通常需要加工程式編程員、機械工程師、製造工程師、檢查員的共同努力,他們必須克服這些問題、確認其程式、記錄設置與工具準備情形、明確地確立製程中檢查以了解產出及投入的相關性、設定刀具更換的頻率等等。該團隊通常需要準確的加工刀具、有效的軟體、優質的配件、精密檢查方法、積極的各階層技術人才(包括夜班人員)等。
大部份較簡易、更大量生產的製造業已經轉移到低成本區域。這意味著像我們這樣的工廠,需在小量且複雜元件領域中競爭並每天製造新工件;這需要每週進行至少數次新程式的設定以及加工。我們必須具有的核心競爭力,即是解決問題和堅實製程的技能,以及卓越的製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