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機械工業雜誌
- 歷史雜誌
|從中長期觀點看台灣製造業現況與發展模式
作者
陳信宏
刊登日期:
摘要:本文以長期觀點檢視台灣製造業現況與發展模式。我們檢視1999~2012年間「亞洲四小龍」基本經濟成長數據的變化情形。再從國內生產毛額、出口、研發等三個構面來看台灣過去10年(2000年至2011年)的製造業結構的變化趨勢。另外,我們利用台韓製造業結構面向的比較突顯一些台灣製造業發展模式問題。最後,我們從中間財產業相對於系統產品產業、產業發展軟實力、與高科技產業的創新視野省思台灣製造業的發展模式。
Abstrct:This paper takes a long-term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al model of Taiwan’s manufacturing sector. We start by examining for Asian Tigers the trend of a few basic economic indicators over the period 1999-2012. We then take a closer look at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GDP, export and R&D for Taiwan’s manufacturing sector over the last decade.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with an aim to spotlight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al model of Taiwan’s manufacturing sector. Finally, we draw implications by referring to three aspects: intermediate goods versus system products, soft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innovation mindset for the high-tech sector.
關鍵詞:製造業、發展模式、長期觀點
Keywords:Manufacturing sector, Developmental model, Long-term perspective
前言
歲末年初,我們習於回首過去一年展望來年,這種作法容易流於短期觀點,忽略長期觀點的重要性,以致於受限於既有的「發展軌跡」、或隨「主架構/產品架構」的產業波動不自覺地消長。台灣製造業長期面臨一個議題:OEM/ODM業者要如何轉型?台灣普遍的想法很可能是轉而發展品牌。對此我始終不以為然,因為從事OEM/ODM與經營品牌需要不同的思維模式(mindset)與能耐。而且,經營品牌絕非產業界的「全民運動」,儘管傳統產業有較大的品牌差異化競爭空間;因為即便主要ICT領域領先國,也只有少數幾家品牌,而且實質重點在於品牌的內涵、價值與對產業國際遊戲規則之影響力。而且,近年來我們目睹著平板電腦、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崛起對我國相關產業和品牌業者的衝擊。美國《紐約時報》在2013年一篇報導下標題為「台灣:惋惜失去領先地位」 (In Taiwan, Lamenting a Lost Lead)。文中引述華碩施崇棠董事長的觀點,指出台灣目前一個問題在於創新不足、反應太慢,並舉例在智慧型手機時代浪潮中未能掌握先機。當以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為主的平板電腦異軍突起時,台灣業者大多未能及時跟進轉型。與這個觀點相呼應的是施振榮先生所講的一句話:台灣不缺人才,是「缺舞台」,而企業與產業發展的企圖心影響人才的「舞台」。
台灣是一個快速而繁忙的社會,這表示大多數人經常為短期的議題所困,容易忽略了中長期趨勢對於我們周遭與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甚至於,我們的思考模式容易受限於既有的思考脈絡或軌跡,以致於各種決策沒辦法跳脫既有框架的限制,無法充分回應變動中的趨勢。所以,我們需拉長時間軸回顧與前瞻,以避免「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困境,甚至我們必須承認:國內外情勢已今非昔比。過去「亞洲四小龍」是我們的勳章,如今「亞洲四小龍」已各自呈現不同的發展風貌,台灣必須全方位的改變,才能再現風華。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4年01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元
訂閱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