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中央內容區塊
:::

歷史雜誌

立即訂閱

|智慧自動化發展趨勢

作者 卓永財

刊登日期:

產業環境隨著技術、零組件、新發明、新材料等的進步,逐步使得產品走向輕、薄、精品等境界發展,但所有產品不外乎來自於人力或是製造設備所產生出來,1776年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了蒸氣機,從此機械設備的發展持續不斷的進步,生產方式由全人工走向機械化生產,使得產品的品質獲得改善,同時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1905年第二次工業革命,福特汽車的流水線生產方式的出現,引發大量生產模式,勞動生產率更為明顯的提高,但許多製程仍需要大量人力。歐、美、日各國透過工業革命,提高了國家整體人民的生活水準,促使勞動力成本逐漸攀升,因此製造業開始外移轉移到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區域,也造就中國在21世紀初成為全球製造中心。

許多已開發國家將製造業外移到擁有廉價勞工的開發中國家,自此服務業的比重逐年升高,將製造業拋之在後,但許多效應在這幾年逐漸發酵,從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經濟問題,導致經濟成長疲弱、失業率居高不下、國家瀕臨破產,種種隱憂陸續浮現,現在各國領袖又開始回過頭重視製造業的發展,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四月份更以「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主題,探討以程式化、人工智慧化製造與新型材料的應用為主的工業革命來臨,顯示智慧製造將重新啟動國家製造業的新契機。

台灣製造業的發展也面臨同樣的問題,1980年代政府積極推動自動化,希望協助業者解決人力問題,但中國的崛起也促使台灣傳統製造業為求生存,快速的移轉生產基地,現在中國經過20年的發展,也開始面臨薪資上揚、勞動人口意識抬頭等問題,鴻海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在最近第1279期商業周刊中,也預言大陸薪資將從人民幣2200元上漲至4400元,同時提出產業4大趨勢看法,其中之一為「機械手臂將替代人工,生產線更加自動化,鴻海未來5~7年將導入100萬個機器人」。觀察全球經濟近期變化劇烈,有一個重點就是現在低階產品的代工利潤微薄,經營不易,台灣必然要面對轉型痛苦,需要產業結構調整,不但要瞭解顧客,更要去瞭解顧客的顧客,從埋頭苦幹蛻變為智慧製造,藉著智慧自動化達成高附加值的產業。

台灣人力素質仍有一定優勢,但一個國家失去製造競爭力,至少要十年才能爬回來,英國現在慢慢想把製造復甦就是一個例子。而台灣如果不走快,很快就會有問題。雖然未來產業的變化、不確定的因素還很多,但智慧製造結合智慧自動化已經是必然趨勢。2010年我就看到這個趨勢,也建言政府必須重視產業發展的趨勢,惟有透過智慧自動化讓台灣引以為傲的製造美名得以再創高峰,推動智慧製造讓產業回流台灣,提升就業率,智慧服務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讓生命品質更美好。政府也在2010年12月召開行政院產業科技策略會議,討論台灣智慧自動化產業發展策略,政府也從去年開始投入更多的資源,將以智慧自動化做為台灣未來黃金十年發展的根基。

智慧製造乃是更瞭解市場的需求,將產品融入於其中,運用更多的智慧化功能於製造過程,透過程式化語言、視覺感測應用,各種感測元件融入於組件當中,設備面先將單機設備變得更智慧化,再將單機設備整合工業用機器人,其功能朝向多軸機器人協同作業、加工軟體、加速搬運速度、力量感測技術、空間定位技術、系統整合技術、立體視覺技術整合應用與人機互動等。設計也以安全、彈性化、容易使用、速度快、小空間、減少能源消耗等方面為導向。讓製造工序再簡潔、製造環境更人性化;同時更要發展國產智慧化關鍵零組件,才能有機會讓智慧製造落實與深耕台灣。

智慧自動化發展的長期目標,將會導向智慧生活服務,從人的生活起居著手,打造公共空間自動化及家庭自動化環境,讓人的生活空間更舒適更簡約,並將自動化機器人系統導入醫療與照護,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讓老人或失能的人不須再以醫院為家,活得更有品質與尊嚴。

「製造不是目的,製造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製造是一種服務,而服務就是創新的源頭。」。台灣是海島型經濟,市場本身不足以培養出世界級的企業,因此,企業必須走向國際才能成長壯大。各國都在重視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商機與契機,台灣更要透過這一次的轉變創造屬於台灣的智慧自動化環境,提升國家競爭力,帶領台灣成為生活最優質的國家。台灣已經擁有進入與掌握的優勢與時機,現在產業競爭激烈,做為企業的經營者更應該要站到第一線上,去瞭解人們的需求所帶來的產業最新變化,不能繼續視而不見與存有再看看的心態,我期待台灣即將以厚實智慧自動化模式再創造優質生活與經濟奇蹟。

更完整的內容歡迎訂購 2012年08月號 (單篇費用:參考材化所定價)

3篇450元

NT$450
訂閱送出

10篇1200元

NT$1,200
訂閱送出
主推方案

無限下載/年 5000元

NT$5,000
訂閱送出